第31部分(1 / 4)

按�賴惱焦��擼�鐾戀撓興陌眩�直鶚�22。3厘米,22。5厘米,22。7厘米和23。1厘米,四把尺子都不一樣,所以戰國時期這個“度”不統一。一個統一的帝國能允許嗎?再說量具,量具名稱不一樣,大小不一樣,各國亂七八糟,最後說一說衡,就是稱重量的,七國也是各有各的秤,都不一樣。度量衡的不統一有兩大弊端,第一,交流不方便,再一個,收稅不好收,按照什麼標準?賦稅不公平,所以肯定要統一。一個統一的國家,度量衡都要統一,這樣便於交換,便於向國家繳納賦稅,所以,度量衡的統一是必然的。秦國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把度量衡也全部統一了,秦代的尺子,一律都是23。1厘米。這樣我們就可以算出來,秦始皇帶的劍,七尺長,就可以換算成現在的長度了。度量衡的統一,是經濟上必不可少的。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都是為了鞏固剛剛誕生的秦帝國,這些措施總的來說是積極的,它對於中國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帝國的統一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這兩集講到了政治制度,文化政策,還有經濟措施上,對全國統一做了一些工作。我們還有一些沒有講,比如軍事上,在其他方面,秦始皇還採取了什麼辦法來鞏固自己的帝國?請大家繼續關注,謝謝。

29:萬里長城

[畫外音]秦朝作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肇始,在史冊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筆墨。作為秦朝締造者的秦始皇,廢分封,設郡縣,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大一統文明,因此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美譽。然而修建舉世矚目,綿延萬里的長城,卻給秦始皇帶來了譭譽參半的歷史評價。有人認為,秦始皇修長城,是為了抵禦外敵入侵,保障百姓安居樂業,因此長城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也有人認為修長城,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一塊塊浸有民夫血汗的城磚,就是秦始皇蹂躪百姓的歷史印記。民間傳說中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就反映了人們對秦王朝暴政的痛恨。而據史書記載,這個給秦始皇后世帶來巨大影響的長城,修建的起因其實就是源於一個人的一句話。事實果真如此嗎?

秦始皇作了皇帝以後,多次到全國各地巡遊,他巡遊的目的比較多。公元前215年,他第四次巡遊回來,心裡很焦急,因為他在等一個人。這一天秦始皇在大殿上等一個他非常信任的方士,叫盧生。秦始皇在等他的長生不老的藥。等了很長時間,盧生來了,結果盧生沒有帶仙藥,帶的是書。這個書原話叫圖錄,翻譯成今天的意思就是講符讖,講預言的書。盧生說,書裡面記錄了一句很重要的話,這個話秦始皇一聽大吃一驚,這句話是“亡秦者胡也”,就是滅亡秦國的是胡。這個訊息提供了兩點,第一,秦朝要滅亡;第二,滅亡秦朝的是胡。這個胡是什麼,盧生沒有講。這句話是圖錄上講的,所以秦始皇非常失落,也很震驚。他仔細的想了一下,就斷定,這個胡指的是胡人。在秦帝國建立以後,胡人指的就是匈奴。《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立即下令,讓大將蒙恬上陣,帶三十萬大軍,攻打匈奴。接著又讓蒙恬修萬里長城,可見這句話對秦始皇影響非常之大。當然現在的歷史學家不完全相信秦始皇就因為一句話修建萬里長城。但這個長城,據史記記載,就是盧生一句話就修了。那麼有沒有其他願意呢?我覺得應當這樣看,首先這句話對秦始皇肯定有很大觸動。原因很簡單,第一,他相信盧生,盧生帶來的書上記載的話他深信不疑。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後,對圖讖,讖語這類的預言很相信。再一個,這句話給他的刺激很大,因為亡不但意味著個體生命的結束,還意味著一個王朝國運的終結,所以秦始皇很震驚。但是這並不是秦始皇決定攻擊匈奴,修建長城的唯一原因。秦始皇派蒙恬帶三十萬大軍攻擊匈奴,修建長城,還有其他原因,就是匈奴對秦的威脅。匈奴是春秋戰國以來,一直到漢朝,我們漢民族,農業民族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史記。匈奴列傳》記載,這個民族“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毋弓,盡為甲騎”。說匈奴人的小孩,騎在羊背上就開始學射箭,再大一點兒,就開始打獵了,成人以後,個個都是射術精奇。所以,匈奴人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他的生存環境決定了他善於騎馬射箭,對農耕民族來說威脅很大。戰國時期,北方和匈奴接壤的三個國家,秦國,趙國,燕國都受到匈奴的威脅,所以三國都在和匈奴接壤的地方修建作了長城。秦始皇兼併六國的過程中間,趙國和燕國自身難保,顧不上防備匈奴了。而秦國只顧兼併六國,也顧不得防備匈奴,所以,當秦統一六國的時候,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