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不給,兩家就有一拼,咱們就躲過這一場災難。這樣,魏氏也決定給了。這樣,知伯就從韓氏卿族和魏氏卿族各要了一個很大的縣。這時候,知伯已經有點兒飄飄然了,很高興,胃口也就越來越大了。他就把目光盯向了趙氏卿族。趙氏在韓趙魏三家實力最強,雖然比不上知氏,但是弱不了多少。趙氏卿族的族長知道這個訊息後,就有心理準備了,知伯這次找趙氏要地,比找韓氏,魏氏更苛刻。韓氏,魏氏是要地,要哪塊沒講。找趙氏要地,指定了要哪兒。但是趙氏宗族的宗主趙襄子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也是一個很勇敢,很有魄力的人,他不願意給,斷然拒絕。而且趙襄子知道,他一旦拒絕,知氏一定要動武,所以他立即作備戰的準備,而知伯遭到拒絕後,立即就把韓康子和魏宣子找來,要三家聯手攻打趙氏。
趙襄子這時找他的一個家臣,叫張孟談,這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趙襄子問他,我們應當以哪一個地方作為我們和知伯對抗的根據地。張孟談就說,晉陽,就是今天山西的太原,最適合我們趙氏長期堅守,趙襄子就同意了這個意見,迅速派兵到晉陽。然後趙襄子帶領全族的人退到晉陽。晉陽的城牆非常堅固,糧草充足,但是看過以後,發現缺作戰使用的弓箭。首先沒有箭桿,其次沒有箭頭,沒有辦法制造那麼多箭。然後趙襄子就找張孟談,張孟談說當年建晉陽城的時候,已經做了一個準備,說晉陽城的宮殿,宮殿的牆,不像我們今天這樣砌起來的,是用荊棘和蘆葦立起來的。一根荊棘,蘆葦都有一丈多高,可以做箭桿。然後,張孟談說箭頭也不用發愁,晉陽城宮殿裡一根一根的柱子,柱子下面有一塊石頭,用來支撐柱子。這些石頭不是石頭,是用銅澆鑄起來的,把它們融化掉,就可以製造箭頭。這樣一來,問題就解決了,趙襄子守城的決心也就更大了。知伯領著韓氏,魏氏兩家圍攻晉陽,打了三個月,打不下來,知伯就派這三家的軍隊把晉陽圍上了,然後知伯就巡視晉陽城,他發現,晉陽城外有一條河,當時叫晉水,就是今天山西的汾河。知伯就想了一個辦法,要把晉水順著河道砌一個壩,讓水不能往下流。然後開一個渠,把水引著灌到晉陽城裡來,水淹晉陽。,史書記載這個大水有多高呢?離晉陽城的城牆只剩三板,三板是什麼意思呢?古人修建城牆,不是用磚制的,是用夯土夯出來的。用兩塊板夾住,中間填土,填到一定程度把土夯實,然後再填,這一層板修成了,再往上加高一層。這場大水離城牆的頂部只剩三板的距離,水勢非常大。水淹以後,知伯非常高興,就坐著車,替他趕車的是魏氏的宗主魏宣子,替他作警衛的是韓氏的宗主韓康子,帶著知伯去巡視。知伯看過以後得意忘形,說了一番話,他說我今天才知道,大水可以滅亡一個國家,而且我今天知道,我不但可以看到晉水淹沒晉陽,我還知道汾水可以淹沒安邑,絳水可以淹沒平陽。安邑和平陽都不是一般的城市,安邑是魏國的都城,平陽是韓國的都城,你想想,知伯的話什麼意思?他覺得韓國,魏國都城外面都有水,照樣可以引水把這兩個國家的都城淹了。這話一出口,只能說知伯已經得意忘形了。但是話說出來以後,可叫韓氏老大和魏氏老大心裡都一哆嗦,就知道知伯沒有懷好意,兩個人心裡都開始提防了。
結果這個水灌晉陽城整整淹了三年,城中到了什麼程度,人已經住到樹上了,鍋要吊起來才能做飯,趙襄子這個時候已經很難堅持了,所以又找張孟談商議。張孟談說,你讓我出城,去見一見韓氏和魏氏,趙襄子就同意了。張孟談就出來見了韓氏,魏氏的老大,就說,趙國肯定要滅亡了,大水淹了三年,但是一旦趙國滅亡,接下來就是韓國和魏國了。這話一下擊中了韓氏,魏氏兩家宗主的軟肋,知伯是不會罷休的,滅了趙國,接下來就要滅你們兩國。這兩家的宗主就說,我們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我們害怕,我們商議好的計劃沒有執行就被知伯知道了,那我們就全完了。張孟談說,這不要緊,今天就我們三個商議,出你們兩個人之嘴,入我一人之耳,沒有第四個人知道,你們放心。然後,三家就商議好,就是這個時韓氏跟魏氏商議好,要和趙氏聯手了,不能讓趙氏滅了,這就叫唇亡齒寒,兔死狐悲。這樣一來,韓氏,魏氏就決定聯手共同對付知伯。張孟談回去就告訴了趙襄子,趙襄子當然非常高興,但是這個商議好的事情,還沒有執行的時候出了一點小岔子。就是張孟談,作為趙國的使者,又到知伯的大營中,到大營門口碰見了知氏家族的一個大夫,叫知果。知果看見張孟談以後,立即進去告訴知伯,說韓魏兩家馬上會背叛咱們,因為我們軍營門口看見了趙氏的家臣張孟談,這個人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