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起初,江青十分焦急。新來乍到,人地生疏,一時又找不到證人。可是,黨籍問題不解決又不行。在上海,話劇界、電影界,黨籍問題不那麼重要,而進了延安,這是至關重要的“政治生命”。
就在江青成天價等待之際,徐明清的到來,使她歡欣鼓舞。
一九三七年九月中旬——在江青到延安後一個多月,徐明清接到中共中央組織部的通知,調她到中共中央黨校學習。這樣,她離開了西安,也到了延安。她住在中共中央組織部招待所。
那時,王觀瀾在延安,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組織科科長、中共中央組織委員會委員。那時的中共中央組織部是部、科二級制。陳雲、李富春為正、副部長。
王觀瀾準備與徐明清結婚。他與她是同鄉,上中學時認識。王觀瀾家在臨海城裡。徐明清家在農村,上中學時進縣城。進城後她在女子師範上學,他在浙江省立第六師範上學,雖然都在臨海縣城,但是男女分校,本來不見得會相識。很巧,徐明清的同桌女同學包玉珍,是王觀瀾家鄰居。徐明清常去包玉珍家玩,認識了王觀瀾——他原名金水,字克洪。後來,王觀瀾和徐明清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志同道合,又有同鄉之情,也就越來越接近。一九三七年底,王觀瀾和徐明清在延安結婚。結婚儀式很簡單,當時在延安的“合作社”吃頓飯,毛澤東、洛甫(張聞天)、李富春、蔡暢都來吃飯,就算是“婚禮”。
結婚前,徐明清用的名字是“徐明”。她在中央黨校學習,恰巧班上有個男同學也叫徐明,是北方人。誰喊了一聲“徐明”,兩個徐明一齊答應。哪兒寄來一封給徐明的信,兩個徐明都嚷嚷著要看信。為了區別於那個“男徐明”,王觀瀾給妻子的名字加了一個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