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江青兩次去重慶,曾任毛澤東俄語翻譯的師哲,曾回憶道:
“江青兩次去重慶,不知買了些什麼,竟花了幾百萬法幣來報銷,我堅持不批。江青抱著幾百萬邊幣來找我,說她個人承擔這筆費用。我不要她的錢,只要她講清買了什麼。當時,毛主席就在隔壁窯洞裡。江青大吵大鬧,我火氣更大。這時,主席在我們窯洞前走來走去。我明白了,一下子掀翻桌子,拂袖而去,邊幣撒了一地。……”
另外,筆者在一九四六年九月七日《東南日報》上,見到一署名江青的詩《收穫的季節》。此江青是不是彼江青,不得而知。照錄於下,供讀者鑑別:
收穫的季節
江青
我坐在田野的樟樹下,
成熟的稻禾呵
款待我以最後的芳香……
我眷戀地環顧四周,
我的友人們都憂鬱地低垂著頭,
在蒸熱的傍晚的微風裡,
悲哀地搖拽著而沉悶地嘆息:
“啊,不久我們就要離開
這陽光與土地,
不久我們就要離開呵
我們的誠懇的友人
溫情的眼睛與手臂,
不久我們就要填進糧戶的倉庫呵
那深邃的黑暗的囚牢……“
農夫跨著遲重的腳步來到田裡了
他也是憂鬱地低垂著頭,
被太陽,風和雨,
改變了顏色的笠帽下,
棕色的,瓦罐一樣的臉
半邊塗著夕陽,
額上,深刻著長久憂愁的褶皺……
他悲涼地疼惜地嘆息著,
棕黑的寬大的手掌滿握著禾穗……
啊,收穫的季節稻禾是憂鬱的,
收穫的季節農人也仍然憂鬱……
江青從一九四六年二月中旬飛回延安之後,沒有再去重慶。那是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發生的突然事件,嚇壞了她!那天,中共代表王若飛、博古,以及獲釋不久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夫婦,從國外開會歸來的鄧發,同乘一架運輸機由重慶飛往延安,十二點半,途經興縣時,撞在海拔二千公尺的黑茶山上,全部遇難……江青慶幸她早已回到延安,沒有搭乘這一班飛機。
在轉戰陝北的日子裡
國共談判終於破裂,在重慶簽訂的“雙十協定”被炮火撕毀。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蔣介石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從此內戰全面爆發。
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三日,延安上空出現成群的飛機,機翼上漆著青天白日標誌。炸彈傾瀉而下,濃煙沖天而起。延安結束了平靜。
屈指算來,江青和毛澤東結婚已經近九年。這九年的生活雖說是艱苦的,但畢竟是安定的,是在延安的窯洞裡平靜地度過。說實在的,江青進入延安以來,還沒有經受過戰火的洗禮。
就在國民黨的飛機湧向延安的那一天,胡宗南部隊的十六個旅,共約二十三萬人,分兩路朝延安發起了攻擊。
炸彈在毛澤東窯洞附近爆炸,猛烈的氣浪朝窯洞襲來,震碎了門窗玻璃,把傢俱震得吱咯吱咯響。毛澤東畢竟久經戰火的考驗,對於隆隆飛機、轟轟爆炸聲,置若罔聞,依然在窯洞裡工作著。江青帶著李訥躲進防空洞,大聲地唱著歌,借歌聲壯膽。
面對胡宗南部隊的強大攻勢,毛澤東避其鋒芒,於三月十九日放棄延安。從此,江青跨上馬背,隨著毛澤東開始過著動盪的戰爭生活。
這時,由中共七屆一中全會選出的中共中央書記處的“五大書記”——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粥時,分為兩路。劉少奇、朱德率一部分中共中央委員進入晉察冀解放區,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受中共中央委託組成以劉少奇首的中央工作委員會;毛澤東、周恩來、任粥時則留在陝北作戰,組成中共中央前委。
為了保密,毛澤東化名“李德勝”,如前所述,意即“離得勝”。
周恩來化名“胡必成”,“胡”來自他那長長的黑鬍子,戰爭歲月他實在無暇天天剃鬚,乾脆讓它長個夠,而“必成”則是“必定成功”之意。任弼時化名“史林”,取“司令”的諧音。陸定一則化名“鄭位”,取“政委”之諧音。
在轉戰陝北的日子裡,每逢行軍休息,周恩來總是活躍人物,他會用外國人講中國話的腔調講“吃花生仁不吃花生皮”,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江青已是主席夫人,不再當眾唱一段,倒是出謎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