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派人查知,陽平正在擴充新城,早有毀城牆的意圖。城防破敗,非武舉之過。”
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劉延慶出首道:“回陛下,末將認為歐大人無論有萬般過錯,但畢竟以陽平之微薄之力,護百姓一方。功績甚大。可獎不可懲。”
張邦昌一邊冷笑:“你兒子劉光世得了人家好處,你當父親當然這麼說。”
“我是以事論事。再說,我兒子得了榜眼,那是公正出來的。你根本就不知道要捕殺宋匪需要多少人馬、要耗費多少糧草金錢。站著說話不腰疼。”
馬帥出首挺自己人道:“他家丁弄瞎人眼睛,沒想到自己眼睛長到頭上去了。”
“你……”張邦昌大怒。
御史中丞王黼出首:“難道為了功勞就可以假傳聖旨嗎?”
“哪裡假傳了,後來陛下不是招安了嗎?”
兩邊開始了爭吵,新皇登基以來廟堂第一次出現了吵鬧。以前多是蔡京一夥人、高俅一夥人、童貫一夥人,還有梁師成一夥人,對互相看不順眼造成了。而今天則是比較立場鮮明,也說不上誰有多少私心,說歐陽有功勞的多是將領,一來是因為他們瞭解宋江的厲害,二來這次歐陽有功不賞,下次他們有功可能也不賞。三來,歐陽舉辦武舉時候,特別重視將領們的意見,大都將領對歐陽都有好感。
而張邦昌有私心也是為了制止歐陽功勞過大擠身朝堂。歐陽在陽平的口碑和別的地方不太一樣,別的地方好官是因為勤政愛民,體恤百姓。而歐陽這邊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前者是苦幹,後者是能幹。能幹之人總是被人嫉妒幾分。再說歐陽確實被捏實了把柄,雖然皇家報沒說,但大臣們都早知道其中的曲折。宋江會投降,那個聖旨是重中之重。
會出現這場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趙玉沒有親信大臣。宋徽宗年頭,雖然大臣們有隔閡,但是皇帝有辦法。處理這事,就直接和高俅議論,處理民生和蔡京議論,一旦定下來,別人說毛都沒用。
趙玉在上面也頗為頭疼,這功勞自然是有的,誰也沒抹殺。但是那假傳聖旨也是有的。皇權至上,她可不願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