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小說:文武北洋 作者:老是不進球

“項城”不回項城的原因,毛澤東不知道,河南的幹部們也語焉不詳。

倒是袁世凱的後人知道得很清楚,袁的三女兒袁靜雪(袁叔楨,字靜雪)在《我的父親袁世凱》一文中道出前因後果:我父親的兄弟姐妹,一共九人。除了我的大伯世敦是嫡出的以外,其餘兄弟五人、姐妹三人都是庶出。我父親的生母是劉氏。……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漳洹猶覺淺(3)

後來,我祖母劉氏死在天津。當時我父親任直隸總督。他請了假,搬運靈柩迴轉項城安葬。但是我的大伯世敦,認為劉氏不過是一位庶母,所以不準入祖墳正穴,可是我父親卻和他爭執了很多次,由於大伯堅決不答應,最後只得另買了新墳地安葬。從這以後,我父親和大伯世敦就不再往來。還由於這個原因,以後就定居在彰德的洹上村,不再回項城老家,直到我父親做了總統,他們老兄弟倆還是不相聞問的。原來如此。袁世凱並非其父袁保中的正妻所生,所以,他的母親,亦即生父

之妾,死後便沒有資格進入袁家祖塋正穴。別看你已是官至正二品的總督大人,而且還是全國八大總督排名第一的直隸總督,但正妻所生(所謂“嫡出”)的大哥還很堅持原則,愣是不尿你呢!

袁世凱因生母未被尊重而憤然遷籍,從此一去不回。

如此看來,這個人還有點兒骨氣。

但就是這樣一個烈性子的人,回到官場後,為了自己的仕途,竟會表現出婢女一般的馴順!同僚們背後譏笑過:老袁不惜屈尊與慈禧太后身邊的太監們交往,常給他們袖裡塞錢不說,甚至見了大總管李蓮英時還單腿下跪!這破了規矩的大禮雖讓人們笑冷了齒,但卻挺管用。

有人記下了這樣一段逸事——

某日,慈禧太后召袁世凱上殿。袁正有一事想稟報,但又怕太后心情不好不敢提及,便提前問計於李蓮英。李公公說:看“老佛爺”臉色行事唄!但“老佛爺”乃“天顏”,跪在地上的人哪敢仰面觀“天”?於是,李又授意:你老哥伏在地上彙報工作時,不就在我腳下嘛,只看我的雙腳可也——雙腳分立則暗示主子心情不錯,有話快說;雙腳合起則示意太后已面呈不快之色,請免開尊口。老袁唯唯諾諾。

你看,匍匐在領導腳下、閹人跟前的袁世凱哪有什麼骨氣!專制體制下的官場,實在是銷蝕脾氣、摧殘個性的泥淖。

喏,又扯遠了,話題還回到安陽吧——老袁因兄弟之鬩而遷居安陽,安陽卻因老袁在此而聲威顯揚。一進景點的門,就看到了似曾相識的古陵裡所特有的一些建築,如照壁,如神道,如玉帶橋。只是,袁墓的規模比隆然於華夏大地上的那些帝后陵寢小多了。畢竟不是封建時期了。

比比漫長的封建時代,北洋時代終究算是進步一截子了。歷史的長河如同袁林門前的這條洹河,總在或疾或緩地向前流淌著。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經歷過“文革”洪水洗劫後的袁林。神道兩邊的石像已經不是那麼規矩了,雖然也有石柱、石馬、石獅、石虎,但到底不若從未被破壞過的明清皇陵那般井然有序;而且,多數石像是被重新修補過的。“文革”的災害又哪是水泥所能彌合的!

有意思的是民國式的翁仲——文官均是高冠博帶的古士打扮,而武官則全是過膝軍裝、圓筒高帽,外加一綹雞毛帚的北洋軍官模樣。逝去了的時代一下子透過這五對有些滑稽的石像再現於世。更耐人尋味的是,這些守陵者個個都是五短身材,且都身長腿短聳肩無脖——是洋設計師獨具匠心地要表現一種藝術上的古樸美呢,還是有意將矮胖的墓主人的尊容顯形於陽間?

吾乃凡人,見當地的孩子們正在一尊武官雕像上攀附嬉戲,便也動了童心,爬上須彌座,扮著鬼臉與那位拄軍刀而立的北洋將軍大人合影一張。和成了偶像的大人物比肩而立時,才發現,我們並不比他們矮。

神道之北是鎖起門來的碑樓,樓內循例有巨大的托起的碑石,碑文為故人的老友徐世昌所題的“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既無諡號,便不似皇帝們的碑文那麼複雜(像那個窩窩囊囊的光緒皇帝的諡號,即長得讓人讀不下去的“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若不斷句而念,非把人憋死不可)。碑樓的外牆塗著厚厚的硃砂色塗料,但依稀能讀出斑駁的“毛主席語錄”,這邊是“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那邊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最高指示”已有好多年不背了,現在竟在這裡讓我來重溫。

碑樓後有殿堂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