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女子同意,陳旭忍不住撫掌大笑,而後來到周瑜身旁,攬著他的肩膀說道:“才子佳人,天生一對,公瑾可不要拂了美人心意。”
不曾想,周瑜卻是搖了搖頭,道:“瑜不過是階下之囚罷了,如何能夠誤了姑娘?她縱然跟了我也只會受苦,此事秦王休要再提。”
女子聞言,卻是忽然抬起了俏麗的臉頰,有些倔強的說道:“若能伴君左右,任何苦楚奴婢都能吃。”
陳旭聞言,卻也在心中暗暗稱奇,在這個時代女子有這種表現,卻也顯得太過不易。
陳旭心中唏噓,當即說道:“佳人已經如此,公瑾又豈能推辭?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縱然公瑾不願投降,我也絕對不會讓佳人跟著你吃苦。”
周瑜見陳旭態度堅決,又看了一眼那位女子,不由微微嘆息,卻也沒有再出言拒絕。
賈詡見狀,卻和李儒對視一眼,兩人臉上都浮現出了詭異的笑容。
第975章 喜得周瑜
對於自家主公招攬周瑜的心思,賈詡、李儒可是知之甚詳。
周瑜現在新敗,而且有些心灰意冷,此時送給周瑜一個美人,也可以分散周瑜的注意力。
只有將周瑜穩住,讓他在關中多待一段時間,才有機會招降周瑜。
當然,李儒也曾經向陳旭建議,故意放出訊息說周瑜已經投降,而後引得孫權震怒斬殺周瑜家眷。
如此一來,周瑜必定對於孫權恨之入骨,很有可能投降。
只不過這條計策,卻被陳旭毫不猶豫的反駁了,並且將李儒斥責一番。
先不說憑藉周瑜的智慧,這種計策很容易被識破,單單是這條計策的惡毒,陳旭都不願意採納。
若是對待敵人,縱然李儒獻上毒計,陳旭也不會有此此反應,只不過他真心想要得到周瑜,準備以德服人,也就不會在周瑜心中埋下怨恨的種子了。
卻說周瑜被俘以後,陳旭並沒能將其招降,只是將周瑜留在長安,每天都要去與他談論天下大勢。
至於關中軍與聯軍的交戰,卻是互有勝負,哪怕周瑜已經被俘虜,孫權仍舊沒有竭盡全力與關中軍交戰。
饒是如此,在正面戰場上,關中軍仍舊沒有辦法擊潰聯軍,戰局一時間陷入了僵持之中。
這一日,陳旭來到了周瑜的庭院之內,說道:“公瑾,我準備將伯符的死因告知天下,如此東吳必定內亂。”
“東吳若亂,僅僅憑藉曹孟德以及劉玄德,吾何懼之有?”
周瑜聞言臉色一窒,繼而說道:“秦王並無證據,縱然將此事公佈於天下,恐怕也不會有人相信吧。”
如今雙方處於敵對方,除了像周瑜這種早有懷疑的人,任何人聽見了陳旭的話,可能都會覺得這是離間計。
陳旭大笑兩聲,道:“我可以鑄造祭壇,向上蒼髮下誓言,以證明所言非虛。”
周瑜臉色頓時就變了,這個時代的人們,對於誓言極其看重,對於上蒼更是有著敬畏之心。
陳旭如果空口白話,說孫策乃是被孫權害死,肯定不會有人相信。
可是一旦陳旭鑄造祭壇,並且向上蒼髮誓所言非虛,也就可以證明他話語的真實性。
那個時候,東吳士卒不想相信都難,孫權的名聲肯定一落千丈,以前那些跟隨孫策征戰天下的舊部,也會離心離德。
如此一來,東吳士卒必定不戰自潰,陳旭橫掃聯軍將指日可待。
陳旭悄悄打量著周瑜的臉色,看到周瑜臉上青紅交加,不由心中暗喜。
其實陳旭很早以前,就能使用這個殺招,好使得東吳產生內亂,只不過由於各個方面的考慮,卻一直拖延至今。
畢竟,孫策之死與陳旭有著很大關係,一旦公佈孫策真正的死因,對於陳旭名聲也不太好。
兩者交鋒勝負各憑天命,可是派人刺殺、下毒,就有些下三濫,肯定會被人所不齒。
若非迫不得已,陳旭也不願將這件事情公佈天下,這也是為什麼,他僅僅將事情告知周瑜了。
可是就在今日,賈詡卻給陳旭獻上了一條計策,並且信誓旦旦只要陳旭照著做,就能招降周瑜。
賈詡說道:“周瑜雖然對於孫權恨之入骨,卻也不想讓孫氏一脈,因為孫權的緣故而被抹黑。”
“這也是為什麼,周瑜明明肯定孫策真正死因,仍舊沒有將之公佈於眾,僅僅是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少量幾個人了。”
“因為,一旦孫權謀害兄長的事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