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報仇,麾下群臣大多進諫,劉備全都不聽。彝陵之戰蜀軍戰敗,劉備退回白帝,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諸葛亮當時就感嘆道:“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諸葛亮這句話,對於法正的評價不可謂不高。由此可以看出,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甚至要高過諸葛亮。
其實這句話也並非毫無根據,當初劉備與曹操交戰,戰局不利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沒有人膽敢勸諫讓劉備撤退。
當時矢下如雨,法正卻直接跑到劉備跟前。
劉備就說:“孝直避箭。”
法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
劉備懼怕法正有失,只得無奈的說道:“孝直,吾與汝俱去。”
法正聽到劉備願意撤兵以後,這才跟隨劉備離開。如此一來,在別人都不敢去勸諫的情況下,法正卻勸說劉備回心轉意了。
這不僅表現了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也可以看出法正勸人的能力。
然而,無論法正是個多麼智謀出眾之人,現在卻只能當一介縣令,空有才華卻不得施展。
559。第559章 反心
歷史雖然有極其強大的修正性,仍舊因為文昭的到來而被改的面目全非。
由於文昭的插手,導致張魯挖出玉璽的事情提前了許多年。
而且因為董昭在楊松面前進言,使得張魯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聽從閻圃的建議,反而在漢中南面稱王。
這一系列事情引發出來的變故,使得張松舉薦法正出使荊州,也整整提前了九年。
現在的法正只不過是一個新都縣令,尚未被任命為軍議校尉。而且法正現年剛剛二十三歲,在劉璋眼中也太過年輕。
故此,劉璋根本沒有聽從張松的舉薦,派遣法正出使荊州。
自己的建議被拒絕,張松心中一直鬱鬱不平,他向劉璋辭別離開了成都,前去新都面見法正。
對於張松的到來,法正自然是十分高興,非常熱情的將張松迎到了府邸之內。兩人坐定以後,法正就讓人準備了一些酒食,與張松對飲起來。
法正喝了一杯酒,問答:“子喬今日為何會來到此地?”
張松也不說話,只是連飲三杯烈酒,這才嘆息道:“此次張魯稱王,天子下達詔書要求主公征討漢中。”
“我素知孝直有經天緯地之能,這才在主公面前舉薦孝直,想讓你出使荊州,好立下大功能夠得到主公重用。”
法正端著酒杯的右手一頓,問道:“子喬為何說出使荊州乃大功一件?”
張松灑笑兩聲,說道:“以孝直之才,難道還猜不出來麼?與漢中相鄰的諸侯,又不止主公一家,那劉荊州亦是如此。”
“此次張魯稱王,主公與劉荊州都乃漢室宗親,如何不會接到天子命令討伐張魯的詔書?若是其餘諸侯,尚且能夠不顧天子詔書,主公與劉荊州卻是無法拒絕啊。”
“故此,這次出使荊州勸說劉景升出兵漢中,根本沒有絲毫難度,這難道不是大功一件?”
張松對於法正這個好友,亦是十分夠意思,想方設法要讓法正出人頭地。可以說,若非張松一直在劉璋面前極力舉薦,法正還不見得能夠擔任新都縣令這個職位。
法正將杯中酒水喝完,而後在手中慢慢轉動著酒杯,說道:“看來是劉益州沒有理會子喬的舉薦,拒絕讓我出使荊州吧。”
張松猛然往口中灌進了一杯酒,頹然說道:“正是如此!”
話畢,他也不再說話,只是不停的喝酒。
至於法正,眼中卻是閃過微不可查的陰霾。他胸中有滿腹才華,亦是少年輕狂,卻不想在益州屢屢碰壁,甚至要讓好友盡力周旋才能得到一個縣令的職位。
每每念及於此,法正心中又有一股怨氣。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
其實在法正心中,一直沒有將劉璋視為君主,不然方才他也不會稱其為‘劉益州’了。
屋內的氣氛有些壓抑,兩人隨後都沒有在說什麼,只是推杯換盞喝個不停。及至最後,兩人全都酩酊大醉,也顧不上什麼禮儀,勾肩搭背搖搖晃晃的來到了庭院之內。
“噗通!”
兩人喝得太多,居然一起栽倒在地。法正先爬了起來,指著張松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