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部分(2 / 4)

小說:三國軍神 作者:翱翔1981

己的衣服,光著上身站在原地。

他指著自己的胸膛,滿臉悲憤的說道:“孔師就是這樣在朝堂上被匹夫羞辱,我等身為太學生,又豈能因為想要明哲保身,而不為天下伸張正義?”

“本朝之中,閹黨橫行,魚肉百姓,陷害公卿,權傾朝野,觸者既死。饒是如此,太學前輩也敢不懼生死,屢次與宦官爭鬥!”

“我等若不能繼承太學之風骨,又有何面目自稱太學生?”

說到這裡,那個學員涕淚縱橫,而後大聲咆哮道:“不管爾等如何,今日大將軍若不能懲戒兇手,吾不需大將軍懲罰,直接會撞死在大將軍府前!”

話畢,那人排開眾人,迎著凌冽的寒風,昂首闊步往外面走去。

其餘太學生被他說得滿臉通紅,有不少人亦是腦子一熱,大聲喝道:“太學精神有我等繼承,你又豈能專美於前?”

“我等與你同去,若不能為少卿伸冤,一同撞死在大將軍府門口,以死勸諫!”

更多太學生被這種情緒所感染,大聲咆哮著,昂首挺胸往外面走去,口中大聲喝道:“以死勸諫!”

郭淮看到眼前這一幕景象,心中一凜,知道要出大事了。

可他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太學生,也管不了許多事情,只能暗自為這些人祈禱。

東漢後期太學生運動不在少數,由於當時社會中士大夫之間,形成了以品評人物為基本形式的政治批評風氣,在當時被稱為‘清議’。

就比如,曹操就是因為許劭與橋玄的品論,而嶄露頭角;龐統也是因為司馬徽的稱讚,而揚名荊州。

這種評論不僅僅是讚揚某個人,更多的卻是批判朝政,意圖傳播正能量。

而漢末的太學,就成為了清議的中心。

可以說,太學清議是華夏古代社會,以輿論影響政治比較早的史例。

所謂‘豪俊之夫,屈於鄙生之議’,‘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透過這兩句話就可以看出,太學生清議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就好像後世的學生運動,甚至於比學生運動更加強大。

因為太學之中的學員,幾乎每個人都是當世才俊,並且許多人的家世背景都非同一般。

當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將會是一股龐大到不可想象的勢力。

其實不僅是太學生,就連郡國學諸生,也會與太學清議遙相呼應,形成了更廣泛的輿論力量。

漢桓帝永興元年,冀州刺史朱穆,因打擊橫行州郡的宦官勢力被治罪,罰往左校服勞役。

當時,太學書生劉陶等數千人詣闕上書,指責宦官集團的罪惡,讚揚朱穆滿腔憂國之心,志在肅清奸惡的立場,表示願意代替朱穆服刑勞作。

迫於無奈之下,漢桓帝不得不赦免了朱穆。

漢桓帝延熹五年,名將皇甫規在論功當封時,因為拒絕賄賂當權宦官受到誣陷,被嚴刑治罪。

當時太學生張鳳等三百餘人發起集會,使皇甫規得到赦免。

正是因為太學生屢次以勢壓人,與宦官作對,才遭受了宦官的殘酷鎮壓。

漢靈帝熹平元年,因朱雀闕出現匿名書,指斥宦官專權,主持清查的官員四出逐捕,居然抓捕了千餘人的太學生。

這一次殘酷的鎮壓,才使得太學運動從此沒落。

可以說,東漢太學生幾乎是華夏曆史上,最早出現的學生革命運動。

他們以自己的熱血,自己的英勇,自己大無畏的精神,試圖讓這個天下更加充滿正義。

他們的英勇無謂,不只表現在聚會鬧事上面,還有過真正的武裝鬥爭。

漢靈帝建寧元年,大儒太傅陳蕃與大將軍竇武密謀誅殺宦官,不料事情敗露導致宦官率先發難,大將軍竇武被殺害。

陳蕃聽聞這個噩耗以後,帶領下屬官吏以及諸生八十餘人,拔刃突入承明門,力圖強殺宦官。

雖然最後陳蕃被殺,諸生八十餘人盡皆遇難,可是卻也讓整個天下為之動盪,士林儒士哀哭切齒。

所以說,漢代之儒生不僅僅主持清議,只是打打口水仗,其中還有不少能奮身以赴國難的人。

雖然後來經過宦官鎮壓,太學早已落了,可是太學生那種不畏強權,勇於鬥爭的精神卻流傳了下來。

文昭重開太學,雖然加入了許多其他內容,可是太學傳統經學分院的太學生,仍舊對於自己那些前輩的事蹟,十分神往。

故此,當他們稍微被鼓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