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城門口三箭處停住腳步,而後派出一人近前大聲喊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大賢良師上應天意,下體民心,振臂一呼,天下應者無數,如今天兵到此,爾等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城牆上只有三千兵馬,其他三門,都有五百兵馬把守。他們初經戰陣,本就心怯,聽到黃巾軍的喊話,頓時有些騷動。
陳旭見黃巾軍進退之間頗有章法,心中還暗暗讚歎,聽到對方的喊話,不由灑然一笑,他沒想到黃巾軍居然也會來先禮後兵這一套。
正要答話以安軍心,就聽得旁邊一個聲音響起。
“反國逆賊,死期將至,尚不自知,還敢在此口出狂言!若爾等自縛投降,尚可活命,如若不然,待我援兵趕來,定將爾等碎屍萬段!”
橋瑁雖是一介儒生,卻頗有風骨,眼見黃巾軍既然讓他投降,不由高聲罵道。
陳旭見城上兵卒聽到橋瑁的罵聲之後,停止了騷動,微微安心。
古時交戰之前對罵一場,絕非多此一舉。陣前叫罵,一是為了給自己找個藉口,好師出有名;二來也希望能夠在開戰之前,壓住敵方士氣。
很多經典的戰例中,僅憑叫罵就讓對方士氣大降的都不在少數。
陳旭見出陣叫罵的黃巾兵卒還要出口,就拿出一張黝黑的弓箭,一箭射去,那人的頭盔應聲而落。
當上義兵首領之後,陳旭就從庫房裡找到一張兩石強弓,將以前的那張一石弓換掉。
古時一箭之地,就是正常士卒能用弓箭射出的最長距離,約為一百三十步。
打仗之前所謂的射住陣腳,就是要先讓己方弓箭手射出一箭,測出弓箭射程。如果敵人前來進攻,就知道什麼時候讓弓箭手放箭。
一般兩軍對壘,都是相隔兩箭之地。太遠的話,雙方主將喊話對方聽不到,而且士卒一直衝鋒還會消耗掉很多體力。
太近的話,若是對方有神箭手,能開幾石強弓,就無法保證己方主將的安全了。
對於攻城方而言,距離城牆更不能太近,因為高高的城牆,對於弓箭射程會有加成,若是相隔太近,己方就會成為守城方弓箭手的靶子。
那個出陣叫罵之人,見自己距離城牆兩箭之地,對方居然能夠一箭射掉自己頭盔,不由心中大駭,不自覺地往回跑去。
城上兵卒見狀,盡皆鬨然大笑,僅存的一絲畏戰心理也都煙消雲散,盡皆高呼:“將軍威武!”
待眾人安靜下來,陳旭放下弓箭,右手拿槍,指著那個叫陣的兵卒說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我本可一箭取你性命,而今只射掉你的頭盔,留你一命。若要攻城,儘管前來,休要在此聒噪。”
陳旭聲若洪鐘,雙方的將士都聽得清清楚楚。直到現在,陳旭才知道古代將領為何要有一個大嗓門了。
有一個大嗓門,不管是叫陣,還是釋出軍令,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卜己也被陳旭的一箭嚇到,兩箭之地都能射得如此精準,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
定了定神,召回那個前去叫陣的兵卒,卜己環顧四周,謂眾人言:“爾等可知,方才射箭將領所謂何人?”
眾人皆是搖頭。
陳旭雖說殺人之後聞名州郡,但是見過他的人並不多,是以眾人雖聞陳旭之名,卻不知眼前之人就是陳旭。
只有一人面色複雜,而後出言說道:“此人來歷,小將知之。”
卜己聞言大喜,急忙說道:“速速道來。”
那員小將不敢怠慢,出聲說道:“此人姓陳名旭,東郡陳家村人氏,少有勇力。當年陳家村與我王家村爭奪水源,年僅十六歲的陳旭,帶領族中子弟將我王家村男子盡數打翻,從此我王家村不敢與陳家村相爭。”
“此人孝義無雙,敢為朋友兩肋插刀。當年他母親去世之時,既然活活哭暈過去,是以在鄉間名聲極好。”
“後來宦官張恭的親戚張其,仗著自家權勢,欺凌陳家村,還焚燬了陳家村田地。”
“陳旭大怒,單槍匹馬在濮陽城殺光張其一家,而後連殺數十人,從容退去。郡國兵雖眾,卻無人膽敢前去追擊。”
卜己聞言,忿然說道:“陳家大郎之名,我聞之久矣,奈何一直不得相見。不想如此英雄,如今既然甘為朝廷鷹犬。”
那員小將趁機諫道:“如今我軍奔襲兩日,人困馬乏。更兼陳旭此人有萬夫莫當之勇,不可小覷。我等不妨先安營紮寨,待士卒養精蓄銳之後,再攻城不晚。”
卜己沉默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