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求下,慈禧太后重新起用恭王主持大政,而恭王卻以主和敷衍的姿態使他們失望。這種衰朽的狀況甚至連外國人也看不下去,英國公使歐格訥(Sir ’Conor)1895年10月底在離任回國前,當著恭王和總理衙門其他大臣的面,直率地問道:

恭王爺為中國第一執政,又國家之尊行也。此今日之事,舍王誰能重振哉?自中倭講和六閱月,而無變更,致西國人群相訾議。昨一電德欲佔舟山,今一電俄欲借旅順,由是推之,明日法欲佔廣西,又明日俄欲佔三省,許之乎?抑拒之也?且中國非不振也,欲振作亦非難能也。前六個月吾告貴署曰:急收南北洋殘破之船聚於一處,以為重立海軍根本,而貴署不省。又曰練西北一枝勁兵以防外患,而貴署不省。今中國危亡已見端矣,各國聚謀, 而中國至今熟睡未醒何也?且王果善病,精力不濟,則宜選忠廉有才略之大臣圖新政,期於未成,何必事事推諉,一無所成乎?

歐格訥顯然書生氣了。君主挑選宰相是為了辦事,但一個強有力的君主必然要虛化相權。恭王復出後的政治生態環境早已不同以往,加之十年賦閒的修煉,自然把一切看淡了,他又豈會再亟亟從事呢?

他的觀念也在變化。到了戊戌年間,他更是多次諫言,反對變法。據說直至臨終時,他還囑咐前去探視的光緒,對主張變法的人,要慎重,“不 可輕信小人言也”。以致新派人物,將這位曾經倡導變革的老前輩,看成阻礙維新的死對頭;而將他的去世,看成是立即推進變法的歷史機遇。恭王的這種變化和結局,似乎也是政治舞臺上許多老人的通例,對比青年時代的萬丈豪情,真是不堪回首話當年了。

但恭王畢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重要的歷史人物,對於他自己親手寫下的歷史,有權力反思和發問。《萃錦吟》中,有一首“元夕獨酌有懷寶佩蘅相國”的詩:

將茶代雲觥, 竹塢無塵水檻清。

金紫滿身皆外物, 文章千古亦虛名。

因逢淑景開佳宴, 自趁新年賀太平。

吟寄短篇追往事, 一場春夢不分明。

據文廷式在他的著名筆記《聞塵偶記》中說,最後一聯原來是“猛拍欄杆思往事,一場春夢不分明”,詩意就大大值得玩味了。恭王何必要“猛拍欄杆”?“一場春夢”又指什麼?他是否在含蓄地抱怨同慈禧太后的合作與結盟?假如沒有這種合作與結盟,便沒有北京政變和後來的洋務運動,那麼,肅順主持下的中國政壇又是怎樣一番風光?

光緒的變法詔書,頒佈於恭王死後第十三天,戊戌變法失敗於恭王死後第一百十六天。光緒的一生,也是毀於慈禧太后之手,他和他的六叔,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悲劇人物。

恭王府花園雖是奕的舊居,但現在的陳列中,對奕只是簡單提過,大多數參觀者恐怕既不知曉、也無意弄清歷史上的種種往事了。導遊們更願意津津樂道地談論著電視劇裡的和,不斷強調這兒就是和故居,這對奕真是一種悲涼,對歷史學家更是一種悲涼。離開花園的時候,我向獨樂峰鞠了一躬,算是自我紀念了這位故去的老人。忽然想到,園子裡為什麼不為奕塑一座造像呢?

見過恭王的外國人說,他“雖是麻子,但是儀表堂堂”。見過他的京官陸龜蒙:《襲美留振文宴龜蒙抱病不赴猥示倡和因次韻酬謝》。

難與運相爭(5)

徐鉉:《送蕭尚書致仕歸廬陵》。

劉兼:《江岸獨步》。

宋齊丘:《陪華林園試小妓羯鼓》。

韓愈:《同李二十八員外從裴相公野宿西界》。

翁承贊:《文明殿受冊封閩王》。

張泌:《寄人》。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何剛德說,他“儀表甚偉,頗有隆準之意”。都對他的相貌表示恭維。但從傳世的照片上看,奕長得一點也不漂亮,面目中還帶有點苦相。 遼寧大學董守義先生撰《恭親王奕大傳》是本很好的傳記,填補了國內學術研究的空白,但在講到奕的容貌時,似乎也為尊者諱,說“奕前額寬闊,眉目清秀,鼻樑挺拔”,這就更無必要了。書中還引證何剛德回憶,“與奕共事多年的寶也說恭王‘甚漂亮’”。其實何剛德在《客座偶談》中講的不是這個意思。原文是:“寶文靖嘗對餘言,恭王雖甚漂亮,然究系王子,生於深宮之中,外事終多隔膜,遇有疑難之事,還是我們幾個人幫忙。” 此處的“漂亮”,顯然是指行事的手腕和氣度。不知董先生以為然否?反正奕以親王之尊,不需要靠相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