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取得的進展,及時做出必要的調整。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說的理想、目標並不僅限於事業,也包括人際關係、精神生活等方面。
從情緒“健康”來認識身體健康(1)
人的情緒健康與身體健康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是說當一個人的心情處在一種平靜怡然狀態的時候,氣血就會正常地執行,身體就會感到輕鬆而有力量。身體強健舒適,情緒就更好,心態就更平穩。反之,當一個人的情緒出現異常變化的時候,就會使得氣血逆亂,進而導致疾病。疾病纏身,情緒更加低落,心態就容易失衡。中醫是講究養生的。中醫理論認為,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是與人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養生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如何延長生命,二是如何提高生命的質量。養生學是對個體的生命歷程進行管理的學問,一個人要管理自己衣食與財富,也要管理自己的情緒與思想。養生當中,最核心的是養心,也就是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
肝與怒相關。肝主怒,怒傷肝。肝不好的人愛發脾氣,愛發脾氣的人易傷肝。很多有肝病的病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愛發脾氣。原因在哪裡呢?因為肝主怒,肝經熱的人動不動就發火。當一個人覺得近一個階段常常無緣無故地發脾氣,特別容易生氣的時候,最好去看中醫,讓大夫幫助調理一下。有很多疾病,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處於量變階段的時候,不容易被發現。因為如果找西醫去檢查,從理化指標上是看不出明顯異常的。比如說有的人生氣以後,覺得特別不舒服,頭也疼,腦袋也脹。可是到醫院去檢查,西醫說你沒有病。但是你就是不舒服,如果這時候你吃一點平肝降逆的藥,用中藥調理調理就會慢慢好起來。
女士在“例假”前後的一段時間內容易煩躁、愛生氣。這是因為女士是以血為主,以肝為先天,當來“例假”的時候,由於血要往下行。血行於下,而氣浮於上,氣血就不平衡。氣有餘便生火,就容易生氣發怒。所以,女士在來“例假”的前後,應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既不要過怒,也不要鬱悶。過怒和鬱悶都不符合正常的生理狀態,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疾病。
不過,生活中難免有不如意的事。如果恰好遇到了讓人生氣的事情怎麼辦呢? 當一個人怒火中燒的時候,肝氣則非常旺盛。如果肝氣發洩不出去,就淤滯在裡面了,淤久了就會化熱。這個時候,需要有個發洩的物件。這個物件可以是親近的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物,或者是虛擬的網路空間。比如在日本的一些企業,就設有給員工用的“發洩室”,裡面有模擬企業管理者的智慧人。在這裡面,被管理者可以以怒罵、申辯,甚至以拳腳相向等方式向“模擬管理者”發洩自己的憤怒。現在,在網路世界裡,有許多虛擬空間,如果恰當利用,對調適個人的情緒是有益的。怒氣過量時最有效的排解方式是由怒轉悲。如果一個人要是被他人氣哭了,或者能夠對著虛擬的物件大哭一場,就不會有什麼大礙了。因為悲與肺相關,當人哭的時候,肺氣就旺盛起來,就把肝氣平下去了。肺和肝對應的五行是木和金,它們之間有相互制約的關係。人哭過之後,心裡就會舒服一些。
心與喜相關。心主喜,過度興奮則耗散心力。喜就是高興、快樂。我們都說心花怒放,沒有說肝花怒放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心中有喜事,心勁就足,身體就有力量。足球比賽中,先進球的一方就比較高興,可能會有超水平的發揮。也有過於興奮的,就會導致上半場精力耗散過大,下半場無力支撐,被對方翻盤。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心跳加速,呼吸緊張,容易疲勞。所以說,過喜則氣散,適度才好。有的老年人身體弱,尤其是心臟不好,卻整天盼著孫子結婚娶妻。終於等到這一天,老人那個樂呀,樂得合不上嘴。可是,第二天卻遲遲不見老人起床。開啟房門一看,老人已經昇天了。老人太高興了,把本來就有限的心氣耗散盡了。所以,高興是件高興事,人活一天就應該高高興興地過一天。但是過度的高興,也可能轉化為壞事。樂極生悲的事也是常見的。
從情緒“健康”來認識身體健康(2)
脾與思相關。脾主思,就是說一個人思慮過度,脾胃就會出現問題。經常用腦子的人,特別是具有悲觀色彩的人,其脾胃功能都比較差。因為我們正常情況下都是一日三餐,吃完飯的時候,人的氣血都要往胃部集中,以增強消化系統的工作能力。如果這時候你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