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阻擋在外。
連這種基本的寶具都體現著兩人截然不同的理念。
征服王是進攻,是碾壓;騎士王是防禦,是守護。
而這只是一個初交鋒而已。
征服王:“勇士們!我征服王伊斯坎達爾在此下令,碾壓眼前的強敵!”
騎士王:“騎士們!英勇,忠誠,是我們不敗的信念和榮耀,現在,就以你們榮耀之劍來捍衛必勝的信念吧!”
王之軍勢:“征服!征服!征服!征服…………”
圓桌騎士團:“必勝!必勝!必勝!必勝…………”
驚天動地的碰撞聲中,兩支威震天下的軍隊終於完全接觸,喊殺聲,兵器交擊聲混雜在一起。
騎士王與征服王的劍刃也撞在了一起,征服王手中的粗獷佩劍明明不是寶具,握在征服王手裡,卻散發著寶具的威能,絲毫沒有輸給騎士王手中的石中劍(至少沒有像土狼以偽石中劍撞原典的樹中劍那樣碎掉)。
下一刻,兩人再次揮劍,劍與劍相交處,劇烈的波動使空間都為之微微顫動。
周圍喊殺震天,但不管是來自哪一方的軍隊,看似都為王讓開位置。
征服王的部下相信自己的王是無敵的,不管是什麼樣的對手,他們的王絕對會勝利;騎士王的部下中倒是有人想要為王助戰,只不過,面對敵人的人數優勢,他們幾乎沒有前去護衛王這個選項。
時而大片計程車兵被圓桌騎士橫掃,成批地倒下;時而圓桌騎士與馬其頓軍中將領大得不相上下,卻因為周圍士兵的圍攻而露出破綻,血灑大地。
“無毀之湖光”、“刻印弓”、“璀璨的王劍”、“輪轉勝利之劍”、“銀色之腕”等等,固然因騎士王能力所限,無法解放真名,然其固有的威能,也不是在歷史上未曾留名計程車兵可以相比。
制式寶具遭到擊碎,持有者紛紛被瓦解成光粒子。
但是,征服王的大軍到底有多少人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