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正當銳時,惟其如此,方可果勇不顧,臨敵力戰,先為主慮,後為己顧。倘天命歸於寡人,可隨者若輩也。”
聆聽者就如同球賽中的裁判,水平越高,越讓人感覺不到他的存在,於是,談話如水銀瀉地,比賽如流水行雲。
嬴政越說越興奮,而李斯仿同透明。嬴政接著說道:“人主治臣,如獵師治鷹,取其向背,制在飢飽。不可使長飽,也不可使長飢。飢則力不足,飽則揹人飛。夫舊吏老臣,皆飽腹之鷹也,腦滿腸肥,厚顏無恥,只願尸位素餐,安於富貴,寡人賞之而不喜,罰之而不懼。彼等無利於寡人,又焉能為寡人驅使於無前也?而王綰之流,如空腹之鷹也,功名未立,爵祿不厚,又兼正當氣盛之年,翅疾爪利,寡人賞之則喜,罰之則懼。寡人於其有威有利,其爪翅之功,寡人得以坐而收之也。此為擇吏於長遠也。”
那時的嬴政,便早已懂得了幹部隊伍應該年輕化的道理,只不過其理論依據與今日頗為不同罷了。
李斯聽完嬴政所言,心中不免疑惑,嬴政久處深宮,究竟是誰教給他這些道理?或者如後世張良謂劉邦,其才能殆天授歟?
另一方面,嬴政如此袒露胸襟,直言不諱,也讓李斯心裡既榮幸,又害怕。嬴政的這番話,黑暗陰冷,實在能稱得上是難以啟齒的私房話,只有其閨中密友才有資格與其分享。李斯有自知之明,他絕算不得是嬴政的閨中密友,他只是嬴政的一名臣子,暫時得到嬴政的看重和信賴而已。而君主向臣下暢述御下之道,對臣下而言未必是祥兆。分享君主隱秘的心事,可能比分享君主公然的權力更為危險。
第十一章 一場奪權實驗 7、捷徑的路徑
再次廷議,嫪毐和呂不韋仍堅持各自推舉的郎中令人選,互不相讓,結果只能是再度不歡而散。
於是,李斯時刻到了,李斯作為中間人,即將開始他左右逢源的表演。
每個人大概都有過作中間人的經歷,或是幫遞紙條,或是勸架,或是作和事佬,或是當電燈泡,或是當第三者等等。萬物之間,均存有引力和斥力,在人的身上,這樣的引力和斥力被稱為人際關係。中間人的作用,就是改變現存的人際關係,使其走向親近,或使其趨於疏離。
嬴政貴為君王,除了和妃子們雲雨尋歡時之外,其餘時候,也免不了需要中間人,甚至比常人更為需要。有許多事情,他都不方便親自出面。因為他是王,他是整個帝國的底線,他是最後一道城牆。他說出的話,作出的決定,無論對錯,都再也沒有轉圜的餘地。而派中間人出面,他退居於幕後,便給了自己緩衝的時間和修正的空間。
在出發去拜訪嫪毐和呂不韋之前,李斯仔細地過了一遍腦子,認清自己所將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要達成怎樣的目標。
李斯這個中間人,是三方面的中間人。既是嬴政和呂不韋之間的中間人,又是嬴政和嫪毐之間的中間人,也是嫪毐和呂不韋之間的中間人。當然,他這個中間人是有傾向的,他名為中間人,實是嬴政的代言人。也就是說,他拉的是偏架。他的目的是:說服嫪毐和呂不韋收回各自的郎中令人選,共同接受王綰為新的郎中令,同時讓嫪毐和呂不韋將所望未遂的原因歸咎於對方,而不是將矛頭對準嬴政。
權力是剛猛的,而政治卻應當柔軟。李斯要讓嫪毐和呂不韋相信,政治是妥協的藝術,而他們二位,正是天才橫溢的藝術家,如將自己這樣的藝術天賦白白浪費,實在可惜。
為了更快的達到目的,有時就必須妥協,甚至是倒退。不僅是因為欲速而不達。這其中,還另有講究。
我們知道,兩點之間,並非直線最短,因為時空並非平坦,而是彎曲。因此,欲從一點到達另一點,並非以走直線路徑為最快。真正的最短路徑,很有可能是一條極為怪異的弧線。沿著這條弧線前進之時,當事人或許會陷入迷茫,我這豈不是越走越遠?我這不是在往回走嗎?其實大可放心大膽地往前走,因為你正走在正確的路上。正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所以,不用怕走彎路,走彎路有時候是一種必須,更有可能反而本就是捷徑。再者,誰又能確保自己一定走的是直路呢?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甚至感覺倒退之時,不妨偶爾這麼想,也許,心情會不一樣。
由此生髮開去,自然界是造物的作品,是造物留給人類的一本無字天書,體現著造物之意志和思想。所有的哲理,其實都早已蘊藏在大自然裡。故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聖人以天地為儀型,格物以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