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看,第一個葬在南京的帝王是孫權,而到目前為止,最後一個葬在南京的“帝王”是孫中山,這該不會是一種因果輪迴吧?!
附一:
盜墓者巧遇吳芮後人
黃初末,吳人髮長沙王吳芮冢,以其專於臨湘為孫堅立廟。芮容貌如生,衣服不朽。後豫發者見吳綱曰:“君何類長沙王吳芮,但微短耳。”綱瞿然曰:“是先祖也,君何由見之?”見者言所由,綱曰:“更葬否?”答曰:“即更葬矣。”自芮之卒年至冢發四百餘年,綱,芮之十六世孫矣。(轉引自晉人郭頒《世說》)
附二:
趙佗墓
南越武王趙佗,相傳葬廣州禺山,自雞籠岡北至天井,連山接嶺,皆稱佗墓。《交廣春秋》雲:佗生有奉制稱藩之書,死有秘異神密之墓,是也。孫權嘗遣交州從事吳瑜訪之,莫知所在。獨得明王嬰齊墓,掘之,玉匣珠襦,黃金為飾,有玉璽金印三十六,銅劍三,爛若龍文。而文王胡墓亦莫知其處。佗墓後有大岡,秦時佔者言有天子氣,始皇遣使者鑿破此岡,深至二十餘丈,流血數日。今鑿處形似馬鞍,名馬鞍岡。(摘自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墓語》)
看點提示:
● 春秋大墓深葬“積沙”反盜之謎
● 盜秦陵銅柱鑄器之謎
● 後秦皇帝鬧噩夢盜墓之謎
在盜墓史上,三國時期是“群盜”,之後的十六國時期是“亂盜”。亂世出英雄,亂盜現皇帝。後趙皇帝石季龍盜墓遇到了盜墓史上少見的難題,掘開春秋名人趙簡子墓後,地下泉水上湧,狂抽月餘不涸。失敗之後仍不放棄盜墓之心,鏟子再伸向古今第一帝陵——秦陵,竟然盜出了地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