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中國人盜墓史 作者:風雅頌

的地步,大肆砍伐陵區內的林木,把陵區的物件建築材料搬到了自家的院落中。

盜墓賊於是看到了機會。當地有個外號叫“小老虎”的土匪劉振山,糾集上百人,公開對金陵進行盜挖。這夥人盯上了被清廷修葺過的睿陵、興陵二陵,從陵的地宮所在的寶頂上面,挖了一個大盜洞。本想下面就是藏有寶物的地宮了,可進入盜洞一看,什麼也沒有。原來,清代重修的金陵並未建在原陵址上,只是隨便找了個地方,建一個墳頭,意思一下而已。

“秘招救國”傻皇帝——明朝皇帝朱由校(7)

順便提一下,金陵遭朱元璋子孫盜掘,後來有不少附會之說,稱這是一種報應。

當年,金國大將粘罕攻陷北宋都城東京後,先後對位於今河南省鞏義市境內的北宋帝王陵,進行了大規模的瘋狂的盜掘。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趙光義的永熙陵、真宗趙恆的永定陵等8座陵寢,無一倖免。比朱由校的行為更為野蠻的是,他們還把北宋帝王、帝后、陪葬臣子的屍骨從陵內拖出來“暴骸”,也就是“曬屍”,令人髮指(具體情形會在後面的章節中說到)。

這樣說來,還真有點因果報應的味道,一報還一報呢。可能因為有這個前因,朱由校盜掘金陵事件,並沒有遭受到更多的歷史指責,有的盜墓著作中乾脆不提這樁事,以至於朱由校所為成了一樁盜墓秘聞。

● 古代帝王迷信“天子氣”

朱由校盜掘金陵一事,如今已成為笑談。朱由校掘金陵的行為,康熙皇帝稱是,“貽譏千古矣” 。

現在看來,朱由校的行為確實是愚蠢的,因為清人並不在乎。但破風水、挖龍脈,這些所謂的“洩天子氣”“鎮王氣”之舉,雖然愚蠢,卻不是朱由校的首創。中國封建社會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便幹過這事情,不過他掘的不是墳,而是一座山。

秦始皇造成的“風水事件”,發生在公元前2世紀,地方在秣陵(今南京)。據民國學者夏仁虎撰著《秦淮志》引《景定建康志》文,“舊傳秦始皇時,望氣者言:‘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於是東遊以厭當之。乃鑿方山,斷長隴,瀆入於江。故曰秦淮。”

嬴政為了*東南的“天子氣”,破壞這裡的風水,讓當時南京南郊的“龍藏浦”水流改道變向,具體地點在今天南京市江寧區方山石硊。此地我曾去看過,確有人類開鑿痕跡,但是不是秦始皇破壞南京風水而留下的,無法考證。但從此留下了一條流淌胭脂的風月河——秦淮河。

嬴政洩了“天子氣”,卻沒有鎮住天子。“望氣者”(風水先生一類人)之語真的應驗了,五百年後南京真的出現了一位皇帝,此人便是前面提到的“帝王盜墓第一人”孫權。

孫權定都南京後,將秣陵易名“建業”——在此建立孫家帝王大業。南京從此真成了“帝王洲”。最鼎盛的王朝就是仿效嬴政,挖人祖墳,壞人風水的大明王朝。

歷史上,大凡在風水上做文章的皇帝,不少人死後江山都失去了。嬴政是這樣,隋煬帝楊廣也未逃出劫數。

《資治通鑑·煬皇帝》(卷一百八十二)中有這樣的話,“今人人皆雲楊氏當滅,李氏將興”。當時,就有善看星象的術士啟奏楊廣,稱在龍門地區發現“天子氣”,並由龍門向東發展至太原地區。

皇帝很少有不迷信的,楊廣亦然。於是他學起了秦始皇斷東南天子氣的舉動,也“東巡”“西巡”幾番,並在山西置“離宮”,讓自己的“真龍”之身現於不祥之域,以*之。楊廣生前曾多次到山西,這可不是單純去休閒,而是帶有很強的“鎮天子”目的。

然而,太原正是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的封地,這股“天子氣”最後真的氣貫山河,滅了隋朝。

可見,“天子氣”一說害人又害己。有的風水先生比較貪,看到所謂的風水寶地,便給自己留著。據《南史·虞玩之傳》(卷四十七)記載,南北朝時,浙江人唐宇之生於風水世家,祖上給自己留了一塊風水寶地,此地系龍脈,天子氣旺盛,他的祖先斷定子孫中將出皇帝。 txt小說上傳分享

“秘招救國”傻皇帝——明朝皇帝朱由校(8)

唐宇之信以為真,於是開始惑弄人心,招兵買馬起義,還攻陷了富陽城稱帝。稱帝后,一切按規制辦,還在兒子中設定了太子。朝廷聞訊,立即派遣禁軍征討,剛一交手,唐宇之便被斬殺了。

沾上“天氣子”其實是一種晦氣。聰明的人知道能當皇帝可不是靠祖墳的蔭德,而是用人頭換來的,因此避之遠遠的。

西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