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1 / 4)

白雲在天,山陵自出。

道路悠遠,山川間之。

將子無死,尚能復來?

(《穆天子傳》)

意思是說,白雲飄浮在藍天,山峰聳立出地面。道路是這樣的遙遠,高山河流把它隔斷。祝願你健康長壽,希望你再度光臨吧。

周穆王接受了這良好的祝願和熱情的邀請,欣然對曰:

予歸東土,和治諸夏。

萬民平均,吾顧見汝。

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穆天子傳》)

周穆王說,我回到東方的故土,一定治理好我的國家,讓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到那時我就來看望你。大概過不了三年吧,我會再次來到你這美好的地方。

穆天子和西王母這次友好會見的場景,至今被保留在敦煌莫高窟423窟的壁畫上,在酒泉西涼時期5號墓葬前室的東西壁畫上,也可以見到二人舉杯互祝時的溫馨畫面。

雖然《穆天子傳》的記載,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但是,書中記述的有關西域的山川地理形勢、物產習俗風情,基本與歷史的實況相符,它記錄了早在漢代以前,我國中原民族與西部少數民族之間的友好交往。

另外,上個世紀80年代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盆地西緣、天山阿拉溝東口的一座古墓中發現了一件儲存良好的鳳鳥紋綠色絲線刺繡絹,經鑑定為中原地區的產物,墓葬時間約在公元前642年左右。在同一地區的其它墓葬中,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的先秦墓葬中,也發現出土文物中留有中原絲綢的遺蹟,這就為我國早期絲綢之路的開創提供了實物證據。

正是這種民族團結的友誼,為後來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寓意深奧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大西北的人文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話傳說中伏羲和女媧生活的遠古時代。在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中出土的伏羲女媧圖,寓意深奧、構圖奇特,極富藝術魅力和神秘色彩。

傳說,伏羲和女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神,早在戰國時期的著作《山海經》中,就有了關於伏羲和女媧的記載。古史傳說中的伏羲教人們結繩記事,結網捕魚,馴養動物,於是我們人類才學會了計數,產生了漁業和畜牧業。女媧以泥土造人,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千百年來,伏羲和女媧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表達了人們對戰勝自然災害的強烈願望和人類對征服自然的美好憧憬。

另一種傳說是,伏羲與女媧是兄妹。遠古的時候,發生了一場大洪水,吞沒了所有的人,只有伏羲和女媧活了下來。後來他們二人結為夫妻,繁衍了子孫後代,人類才免於滅絕。

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中,出土了二三十幅伏羲女媧圖。這些圖大多出現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一般用木釘釘在墓頂上,畫面朝下,少數畫則摺疊包好放在死者身旁,象徵祥瑞,表示夫妻和順,至死不渝。伏羲女媧圖雖然在色彩、人物造型上略有不同,但是在大的構圖方面基本相同。二人同是上為人身,下為蛇尾。頭上繪日,尾間繪月,周圍佈滿星辰,彷彿置身在浩渺的宇宙之間。源於中國古代男左女右的禮俗,畫面上伏羲在左,女媧在右,伏羲的右手抱住女媧,女媧以左手抱住伏羲,兩人四目相交,下身均為蛇形且相纏繞。大多數的圖中,伏羲左手舉著“矩”即拐尺,女媧右手舉著“規”即圓規,象徵著天圓地方。“規”和“矩”的出現,表明了人類社會生產技術的進步,體現了建築房屋和做木製器具方面,無規矩不成方圓的準則。

伏羲女媧圖在交河故城附近的墓地中也有少量發現,在敦煌莫高窟建於西魏時期的285號洞窟的壁畫中,伏羲女媧的尾部是分開的,顯然是受社會文明進步的影響,這在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情形。

伏羲女媧圖自本世紀初出土以來,一直深受學術界的重視。早在1953年,科學家就發現,生物的一種基本遺傳物質的結構是雙螺旋線的結構形式,竟然與伏羲女媧尾部相纏繞的造型非常相似。20世紀末,關於生命科學的研究進一步發現,我們人類的基本遺傳基因也是雙螺旋結構。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我們的祖先早已諳熟人類繁衍生存的奧秘?

1983年,吐魯番出土的一幅伏羲女媧圖以“化生萬物”為名,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雜誌《國際社會科學》試刊號的首頁插圖。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3千年乾屍之謎(1)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