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沒有半點怨言。有一年擁軍活動,政府請他去講話,結果悶了六七分鐘只說了幾個字: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
這樣的人,大家會相信是經歷過麼多年戰爭洗禮後的人嗎?若不是我親眼所見,恐怕我也不相信。善良和純樸的人可能正在逐漸減少,但我們不能否定這樣的人不存在,即使現在不存在,也不能說以前便不存在。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表達的只有一個意思:主角這樣子的人,並不是完全不合理的。請繼續關注,或許眾口難調,但我會用心寫下去。
點選察看圖片連結:友情推薦《曌天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第二卷 壯士十年歸 第二十九章 山雨欲來(中)
楊誠剛一接近徵北軍營地,便遠遠的看見寨門挺立的潘宗向。潘宗向神情有些焦急,昨晚的情形已知大概,本來心中已快接受兩組俱沒的事實,沒想到在就要放棄的時候發現了楊誠的歸來。
楊誠尚未下馬,潘宗向已迎了過來,笑著說道:“哈哈,我就知道楊兄弟定不會讓我失望。”
“有勞將軍,不過卻令將軍失望了,我並沒有完成任務。”楊誠下馬跪稟道。
“沒有完成也算不得什麼,人回來就好,人回來就好!”潘宗向親手扶起楊誠。
“不過在下也並非一無所獲,有重要軍情彙報!”楊誠拗不過潘宗向,站起來施然說道。
潘宗向疑惑的問道:“哦?說來聽聽。”楊誠便把王庭內部矮牆縱橫的情況簡要的說了一遍。潘宗向聞言沉吟道:“嗯,這情報果然重要,楊兄弟速與我回大帳稟報大將軍!”言畢拉著楊誠急向中軍大帳奔去。
趙長河正與朱時俊研究作戰方案,潘宗向拉著楊誠闖了進來。“啟稟大將軍,昨夜末將有辱使命,並未查出匈奴糧草牛羊的所在,但卻得到另一重要軍情。”潘宗向施禮稟道。
“哦?”趙長河本略有不快,聽到後半句才稍減顏色:“什麼重要軍情?”
“這是末將麾下百夫長楊誠,昨夜便是由他率隊潛入王庭。”潘宗向指著楊誠向趙長河說道,“就由他彙報一下王庭的情況。”潘宗向向楊誠示意道。
“稟報大將軍,昨夜卑下率隊潛入王庭,不慎被匈奴發現,所以未能完成任務。不過卻發現王庭內部矮牆密佈,矮牆之間四散著手持武器的婦女和老人。”說完,楊誠跪在帳中,靜待趙長河責罰。
“矮牆密佈?”朱時俊奇道。雖然斥堠已發現匈奴外圍的矮牆,但因王庭地勢稍高,內部的詳情卻是一無所知。本以為外面的矮牆是阻擋騎兵衝鋒之用,哪裡知道里面也遍佈著矮牆。
“匈奴人這是要幹什麼?”趙長河皺著眉頭向朱時俊問道。
兩人俱被匈奴的這一舉動所疑惑,哪裡還顧得上責罰楊誠,況且對這個任務本來就不抱多大的希望。朱時俊思慮片刻,臉上現出喜色,抱拳向趙長河賀道:“恭喜大將軍,賀喜大將軍!”
“哦?喜從何來啊?”趙長河奇道。
“本來我們軍人數雖然倍於匈奴,但若想圍困敵軍卻猶顯不足,若敵人四散逃亡當真力有未逮,沒想到匈奴竟然笨得自投羅網。”朱時俊笑著說道。
“軍師何出此言?”帳中三人顯然一時都未明白朱時俊的意思,俱疑惑的望著朱時俊。
“想那匈奴,定自恃矮牆密集,再輔以民眾防守,彌補兵力上的不足,以為可以與我軍抗衡。”朱時俊解釋道。
“這確實也算良策,王庭還有四十萬部眾,雖然多是老弱,但動員起來,可戰之人恐怕不會低於十萬,如此在實力上已縮小與我軍之差距。再加上處於守勢,輔以矮牆,我精銳騎兵難以施展,勝敗已不可定,軍師何以如此樂觀?”趙長河不解的問道。
“大將軍只看到表面,卻不知匈奴已將自己逼在必敗之地。”朱時俊自信的說道。
“還請軍師明言。”趙長河急切的說道,潘宗向和楊誠望著朱時俊,若有所思。
“敢問大將軍,匈奴與我軍爭鬥多年,可曾有過守城的經驗?”朱時俊啟發的說道。
“這……匈奴一向逐草而居,這王庭雖然一直在此,卻在很多時候只留下軍隊而已。匈奴本無城,何來守城的經驗。”趙長河肯定的說道。
“正是如此。匈奴從來沒有守城的經驗,但現在卻妄想以簡陋的矮牆為城,加以防守。這豈不是以其之短,擊我之長?正字諸營均精於守城之道,這匈奴所築之矮牆,反成我軍之助力。”朱緊俊侃侃而談。
“嗯,確如軍師所說。”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