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由賀龍兼代總指揮,葉挺兼代前敵總指揮,下轄第九軍、第十一軍、第二十軍。其中,朱德任第九軍軍長。
從南昌城出來,朱德按照總指揮部的指示下了一道命令:“減少個人行裝,多帶武器彈藥。”輕裝後,部隊加快了行軍速度。穿著灰色軍裝、踩著千層底布鞋的朱德,揹著一頂結實的竹斗笠,腰別一支小手槍,行進在這支隊伍裡。儘管天氣炎熱,他的衣服卻穿得嚴嚴實實。他的大青馬早已被送去馱傷員和武器了。
起義軍在臨川休整近一週,揮戈南進,經過宜黃、廣昌,直指瑞金、會昌。這時,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錢大鈞部兩個師加兩個團共9000人,已從贛州調往瑞金、會昌一帶,攔擊起義軍。
〖〗起義軍越過閩贛邊境的武夷山後,在9月5日開進長汀,對奪取東江的計劃又進行了詳細的討論,決定由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率第二十軍和第十一軍的第二十四師,從處在粵閩邊境的大埔乘船,經韓江順流而下,直奔潮汕;朱德率領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和第九軍教育團,共約4000人留守三河壩,以防敵軍從梅縣抄襲主力部隊進軍潮汕的後路。〖HJ〗
隨後,朱德考慮到掩護主力的任務完成,遂率部趁霧色無聲無息地撤出戰鬥,南下去會合起義軍主力。進至饒平縣時,與從潮汕撤退下的起義軍餘部約200人相遇,才知主力部隊已失敗。
主力失敗的訊息石破天驚,從三河壩撤出的部隊一下如同炸了鍋一般。許多人心情沉重,思想混亂,一些指揮員也處於不知所措的境地。
朱德同幾個主要領導幹部研究後,決定部隊必須儘快離開這裡,甩開敵人重兵,擺脫險惡的處境,否則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10月7日上午,朱德在茂芝的全德學校召開全體軍官會議,研究下一步該怎麼走。
朱德介紹了起義軍主力在潮汕失利的情況後,斷然決然地說:“我是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把‘八一’南昌起義的革命種子保留下來,有決心擔起革命重擔,有信心把這支革命隊伍帶出敵人的包圍圈,和同志們團結一起,一直把革命幹到底!”經過熱烈討論,與會人員一致透過了朱德提出的“隱蔽北上,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決策,去敵人力量薄弱、群眾基礎較好的湘贛邊界找“落腳點”,開展游擊戰。
10月下旬,起義軍餘部到達江西安遠縣天心圩時,只剩下1000餘人,師、團級政治幹部只剩下陳毅一人——不少官兵相繼離隊,有的甚至帶著一個排、一個連公開離隊,有的還在繼續傳染失敗情緒,要求解散部隊。部隊有頃刻瓦解之勢,南昌起義留下的這點革命火種,有立即熄滅的可能。
在這樣的危難關頭,朱德沉著鎮定地在天心圩進行了初步整頓,部隊的情緒有了轉變,開小差的減少了。
11月初,部隊來到湘、粵、贛三省交界的山區江西崇義縣西南的上堡。在上堡進行了紀律整頓和軍事訓練。上堡整訓時,朱德從報上意外地看到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已從廣東韶關移防到同崇義接鄰的湖南郴州、汝城一帶。他同陳毅商量後,便寫信給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同期同班同學、第十六軍軍長範石生,希望同他們合作。
朱德給範石生的信發出去約半個月後的一天,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的一位韋姓軍官化裝成挑夫,奉範軍長之命送來了覆信。朱德開啟一看,高興得不得了,原來上面寫:“春城一別,匆勿數載。兄懷救國救民大志,遠渡重洋,尋求興邦救國之道。而南昌一舉,世人矚目,弟感佩良深,今雖暫處逆境之中,然中原逐鹿,各方崛起,鹿死誰手,仍未可知。來信所論諸點,愚意可行,弟當勉以為助。兄若再起東山,則來日前途不可量矣!弟今寄人籬下,終非久計,正欲與兄共商良策,以謀自立自強。希即在駕汝城,到曰唯處一晤。專此恭候。”
“夥伕頭”死裡逃生���(2)
望著範石生熟悉的簽名,朱德心中蕩起一陣喜悅:“難怪中山先生把他譽為‘軍中一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一邊讓人好好款待範部的信使,一面找陳毅等商量。
11月20日,朱德受黨組織的委託,帶著一個衛隊從崇義的上堡出發,去汝城同第十六軍四十七師師部駐地汝城與範石生的代表、該師師長曾曰唯談判。在途經汝城縣壕頭圩後,天色很暗了,於是在一座祠堂裡住了下來。朱德命令衛隊佈置崗哨,封鎖訊息,以免驚動附近的何其朗土匪武裝。他和警衛員就住在祠堂後院伙房旁邊的一間小屋裡。
“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