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 年入主白宮之後,他的“入黨介紹人”布熱津斯基順理成章地成為卡特總統的國
家安全助理,實際上是代表國際銀行家進行“攝政”,其角色與尼克松時代的基辛格類似。
1978 年,美聯儲主席職位出缺,這可是國際銀行家非常看重的一個要角,戴維·洛克菲勒向
卡特力薦手下名將保羅。沃爾克擔當此任,卡特總統無法拒絕這一要求。
紐約時報稱“沃爾克的任命得到了波恩、法蘭克福和瑞士的歐洲銀行的認可”,熊氣瀰漫已久
的紐約股票市場還少有地上升了9。73 點,美元在國際市場上一下子堅挺起來。
自從1933 年尤金。梅耶(Eugene Meyer)從美聯儲辭職以來,國際銀行家族的成員已經全部
從金融市場的第一線撤到了幕後,他們主要透過嚴格挑選美聯儲紐約銀行行長的人選來控制
美聯儲的運作。沃克爾非常符合他們的選擇條件。他早年就讀於普林斯頓和哈佛,後赴倫敦
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進一步深造,50 年代擔任美聯儲紐約銀行的經
濟學家,後到大通曼哈頓任經濟學家,60 年代在財政部工作,在尼克松時代是廢除金本位的
主要操盤手之一。1974 年開始擔任美聯儲紐約銀行行長的重要位置,實際負責美聯儲的全盤
運作。
1978 年11 月9 日,意氣風發的沃爾克在英國沃維克大學(Warwick University)發表的一
篇演講中透露:“世界經濟中某種程度的‘有控制的解體’是80 年代的一項合理的目
標。”' 8。5'
問題是,解誰的體?如何解體?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嚴重負債的第三世界國家,其次是蘇聯與東歐。
沃爾克上任伊始便祭起打擊“世界範圍的通貨膨脹”這面光鮮的大旗,與緊密同盟英國一道使
美元借貸變得昂貴無比。美元拆借利息平均值從1979 年的11。2%一口氣漲到1981 年的20%,
基本利率(Prime rate)更高達21。5%,國債衝上17。3%。
。onefx/bbs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於1979 年5 月當選,她發誓“要把通貨膨脹從經濟中驅除出去”,她上
任僅一個月就把基準利率從12%在12 個星期之內提高到17%,在如此之短的時間之內把所有
行業的借貸成本猛然提高42%,在和平時期的工業化國家中可謂史無前例了。她也因此贏得
了“鐵娘子”的稱號。
在“反通貨膨脹”的大旗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人民和商業承受著痛苦的代價,美國和英國
的銀行家卻大發利市。
■■■削減政府開支、減稅、開放行業管制、打破工會力量等口號響徹雲天,沉重債務負擔之
下的發展中國家,更是哀鴻遍地,死傷枕藉。此時,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已經由彼爾德伯格1
973年5月會議時的1300億美元,暴漲了5倍,到1982年時達到了驚人的612
0億美元。當美國和英國在“反通貨膨脹”的口號下,突然將利率提高到20%左右的時候,
發展中國家的鉅額債務在如此驚人的“高利貸”壓榨之下,已經使他們註定成為國際銀行家刀
板上的魚肉了。毫無金融戰爭防範意識的亞非拉國家將為他們的疏忽付出慘痛的代價。
美國國務卿舒爾茨在1982 年9 月30 日的聯合國會議上指出,IMF 應該對發展中國家的還債
嚴加監督,他敦促發展中國家應該使出口產品“更吸引西方”,只有“自由貿易”才能拯救他們,
還有加大出售他們原材料的力度能加快債務清償的過程。
墨西哥總統波提羅(Lopez Portillo)則針鋒相對地指出,英美國際銀行家的策略就是要使
高利率和與之相隨的低原材料價格這對“剪刀的雙刃來扼殺一些發展中國家已經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