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1 / 2)

小說:井岡風雲錄 作者:旅遊巴士

當晚,蔣介石從北平飛到南昌。百花州的雨夜,帶來了幾多寒意。

蔣介石的轎車在雨中行駛到“行營”樓前停下,等候的人上前分別開啟雨傘,將蔣介石、宋美齡等人迎進大樓內。

大廳裡華燈齊放。蔣介石一行進入大廳,馬上將眾人招集在軍用掛圖前。

熊式輝指著地圖說:“紅軍在興國、古龍岡、石城、長汀頑強抵抗後,突然南撤,一些隊伍已開始南竄。”

蔣介石看後問道:“諸位司令官,你們對‘赤匪’的動向如何看?”

眾將領看著地圖,又互相看看,不敢妄言。

蔣介石鼓勵他們:“隨便談談,隨便談談,不必顧慮。”

有的認為紅軍向南突圍,是妄圖在粵贛建立所謂根據地;也有的認為紅軍很有可能西進;還有的認為:“朱、毛對湘贛邊界較為熟識,在井岡山有一定的基礎,很有可能,向南突圍後,馬上調轉方向,重新佔領井岡山。”如此等等,眾論不一。

“還有何高見?”

蔣介石見眾人再沒有別的意見,就大聲道:“不論共軍是南下或西行,還是北進,只要他們離開江西,就除去我心腹之患。他們走到哪裡,我們就堵到哪裡!他們不論走哪條路,久困之師經不起長途消耗,只要我們圍、追、堵、截及時,將士用命,政治配合好,消滅共軍的時機已到,大家要好好策劃。現在我命令:何鍵為‘追剿’總司令,薛嶽為前敵總指揮,陳誠為預備隊總指揮。同時電令四路人馬,從四面八方圍殲。何鍵率部為西路軍,堵擊共軍進入湖南;陳濟棠為南路軍,堵截共軍進入廣東;李宗仁率部堵擊共軍進入廣西;顧祝同率北路軍,阻止共軍進入湖北。

紅軍離開江西,消除了蔣介石的一塊心病。他在江西這塊小地盤上,同紅軍打了七年的仗,損兵折將不說,讓他在國人面前丟盡了臉面。

在粵贛邊界的陰雨天氣裡,紅軍主力在迷茫的夜晚,在山區小道上,踏著泥濘的道路在艱難行進,尤其是擔、抬機械的隊伍,更是難行,一步一滑,有的東西翻倒山溝裡。山道太窄,隊伍常常受阻,行進的速度很慢……

中央領導大部分都踏上了萬里征程。而毛澤東還在於都的謝家祠堂裡召開贛南省的省、縣、區領導會議,佈置今後的反“圍剿”工作。毛澤東作報告時,會場安靜、嚴肅又帶著緊張。他一手卡腰,一手打著手勢,聲音很響亮。“國民黨企圖在江西全部消滅紅軍,我們決定衝破敵人的封鎖線,打到敵人後方去。紅軍主力走後,你們留下來,堅持地方工作,局勢會更復雜,更艱苦,更殘忍,甚至會死亡。我希望你們,團結一致,共渡難關!”

就在這一天的夜晚,也就是10月18日夜晚,天空陰沉沉的。浮橋上有幾盞若明若暗的馬燈。

毛澤東帶著吳吉清、陳昌奉、黃祖炎、鍾福昌、伙伕、馬伕十幾人,告別送行的贛南省、縣領導,踏上浮橋。毛澤東站在浮橋上,向岸上送行的人招手。岸上的人在向毛澤東招手。

毛澤東邁著沉穩地步子,一步一步踏著浮橋離開了他苦心經營的地方……

毛澤東自從1927年10月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起,到1934年10月離開江西,隨主力紅軍大轉移。他在江西這塊用鮮血染紅的土地上,同他的戰友們渡過了七個不平凡的春秋。

他在同國民黨的鬥爭中,總結出了中國革命的經驗多次打敗敵人,使紅軍不斷擴大。然而,在黨內鬥爭中,由於“立三路線”、“王明路線”的發展,使他幾次遭批判、受排擠、被架空。在那艱難困苦的歲月裡,他仍一心工作著、奮鬥著。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由於王明的極左路線,紅軍付出極大的代價,喪失了這塊用鮮血換來的根據地,只好被迫進行大轉移。毛澤東也踏上了離開紅區的第一站——于都。前面,還有更困難,更艱險的局面,等待著他去力挽狂瀾。

後記

歷史長篇《井岡風雲錄》,洋洋六十多萬字,歷時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完成了。

《井岡風雲錄》描寫的是中國共產黨和以毛澤東為首的老一輩革命家,在閩贛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歷史。既然是歷史,就來不得半點的虛假。要把這段逝去的歷史,重新展現到人們的眼前,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93年8月間,作者同山西電視臺的原文藝部主任段成明、文化局長戴沂蒙和編導李海斌,到江西為電視連續劇《特遣縱隊》選外景,曾到過五次反圍剿的戰場。去寧都,到瑞金,上井岡山,去追尋那歷史的煙雲,憑弔革命先烈。歷史已經走過了大半個世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