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1 / 4)

小說:錦衣為王 作者:熱帶雨淋

說是有兵兩百萬,全是虛文,到崇禎年間,加練餉重新練兵,朝廷自己也是清楚,衛所兵是完全指望不上了。

既然是完全無用,而且拖累了幾百萬的軍戶,怨氣從生,不如在還有些活力的時候改起,豈不是更好?

王越素稱知兵,張佳木所說的,他自然也是明白。不過,文官特有的謹慎還是使得他出聲反對:“太保所言自是,但此事是關係到朝綱穩定的大政,應該從容設法,慢慢消解。衛所不靈,還是在都督府不得人,如果選將任能,沙汰老弱,強將足兵,恢復到洪年年間的舊制,仍然是國朝之基石。”

“你說的也有些道理。”張佳木知道衛所這種制度根本不合理,和漢唐初興時在邊疆的屯田一樣,開始時充滿活力,然後漸漸消亡。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亂世易行,而承平之時待遇不一,根本就不能持久。

試想,軍戶要自己種田,再交上給國家,還要備辦武器與敵做戰,還要千里班操訓練,給皇家當免費的勞役,如此這般,誰能願意?

這種根本性的矛盾根本不是嚴刑酷法能解決的,就算如王越所說,做到了最佳的效果,其結果也就是使得衛所將領們不能貪汙和役使軍戶,但根本性的矛盾仍然無法解決。

除非國家花費大力氣,提高衛所軍的待遇,但那樣又是事倍功半,根本就是費力不討好。

最佳的辦法,自然是改制。

只是張佳木也是知道,動作太大,卻也難叫這些人跟從。當下聽了王越所說,便是笑道:“我的意思是,暫且也不必動外地的衛所。京城駐軍,原本就是營制,何必再留衛所的名目?不如仿宋制,募集營兵為禁軍,拱衛京師。”

“如果是這樣,下官願效犬馬之勞。”

按張佳木的意思,和原本的團營制度也差不離,只是把老家取消,所有的營兵稱為禁軍,沙汰下來的分列諸檔,按原本的打算,給予一次性的補償是一部份人,轉為其餘軍制的又是一部份人。

按京營原本三十餘萬人的編制,除了保留幾萬人之外,剩下的缺額數字全部從秦晉遼東等地招募,山東和河南的班操軍也可以招募一部份,湊起十團營十二萬人的禁軍部隊再說。

這個差事當然很得罪人,好在事前已經做過不少的功夫,現在要王越做的便是動起手來,妥為安置那些淘汰下來的軍人。

至於能留用的,張佳木向著王越道:“保留他們的名冊戶籍,告訴他們,我還有安排。”

“是,一切聽太保的。”

王越如此識趣,張佳木也很覺安慰,想了一想,便道:“城西的武校,你聽說過沒有?”

“下官聽說過。”

挑選武校,也就是張佳木命名為講武堂的地方極大,佔地數百畝,已經放出風來,要選將門子弟入其中學習,從駐營行軍,到旗號金鼓,再到騎射刀槍,兵法韜略,無所不教,亦無所不學。

自校中畢業的,便有武舉人的身份,等同於正式的武官。校中考核成績靠前的,每年有一定的名額為武進士,也是極為難得的殊榮。

武進士和武舉人的考試,在早年也是很正經的,極為重視,正統末年到景泰這八年,無人過問,且文貴武賤的趨勢開始,所以漸成沒落之勢。

現在有張佳木這個強力武臣在,大家已經可想而知的就是武官勢力將要大舉反彈,連帶著,就是武進士也會水漲船高。

有此看法的人很不少,所以關注講武堂的人自然也就很多。

“這個講武堂,武事要學,文事也要學,世昌兄可以為兵部侍郎,到講武堂去幫我的忙。”

王越向來留意軍事,他知道將來的邊軍精銳,怕是十之八九要出自這個武校之中,自己能到學校中去,算是張佳木要大用他為統兵大將的先聲,當下大喜過望,他可比餘子俊要歡喜的多,當下站起身來,拱手道:“太保天高地厚之恩,下官無以為報,只能以死效之”

第639章 思想

時光荏苒而過,時間在很多人來說,如飛燕掠水一般,根本了無痕跡。但對有些人來說,又是格外的難熬。

在錦衣衛的實際主持下,一場關係到整個大明未來的大變革已經悄然開始。

對整個大明文官系統的核查與考量已經在進行之中,由內閣牽頭,各部寺參與其中,核實官員名單,預備裁撤轉並一些閒職,再由戶部主持火耗歸公一事,預備先由北方諸省來試行。

但今年是趕不上了,賦稅收取有一定的時間,今年如果改火耗歸公,那就很容易引發混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