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小說:續小五義 作者:閒來一看

作品:續小五義

作者:清·石玉昆

內容簡介:

評書傳統書目。長篇。為《三俠五義》(《大五義》)和《小五義》的續書。其首創者為清人石玉昆,後歷經眾手始成。最早可見光緒十七年(1891)北京文光樓刻本,不題撰人。從情節內容看,此書前文所敘各個英雄人物與反面人物才有結局,故《續小五義》與《大五義》、《小五義》連成一體,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正文

史無論正與稗,皆所以作鑑於來茲。坊友文光樓主人購有《小五義》野史。欲刻無資。餘閱其底稿,忠烈俠義之氣充溢行間,最足感動人心。人果藉此為鑑,則內善之心,隨地皆是。因分俸餘卅金,屬其急付剞劂。書既成,故樂為之敘。時光緒庚寅孟冬。伯寅氏志

三續忠烈俠義傳序

天地間惟忠烈俠義最足以感動人心。學士大夫博覽諸史,見古人盡一忠烈,賜尊之敬之;見古人行一俠義,則羨之慕之。讀正史者概如是,讀小說者何獨不然!今歲秋間,友人石振之刻有《續忠烈俠義傳》,即世所稱之《小五義》也。傳中所載,人盡忠烈俠義之人,事盡忠烈俠義之事,非若他書之風花雪月,僅足供人消遣者比。嗣復欲刊刻三續,商之於餘。餘曰:“善!凡簡編所存,無論正史、小說,其無關於世道人心者,皆當付之一炬;其有關於世道人心者,則多多益善。使忠烈俠義之書一續出,人必爭先快睹,多見一忠烈俠義之書,即多生一忠烈俠義之心,雖曰小說,於正史不無小補。”因勸之亟為刊刻,以公諸世雲。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嘉平七日,燕南鄭鶴齡松巢氏撰。

第一回 沖霄樓智化逢凶化吉 王爺府艾虎死而夏生

上部《小五義》未破銅網陣,看書之人紛紛議論,辱承到本鋪購買下部者,不下數百人。上部自白玉堂、顏按院起首,為是先安放破銅網根基。前部篇首業已敘過,必須將擺陣源流,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相生相剋,細細敘出,先埋伏下破銅網陣之根,不然銅網焉能破哉!有買上部者,全要貪看破銅網之故,乃是書中一大節目,又是英雄聚會之處,四傑出世之期,何等的熱鬧,何等的忠烈!當另有一種筆墨。若草草敘過,有何意味?因上部《小五義》,原原本本,已將銅網陣詳細敘明。今三續開篇,即由破銅網陣單刀直入,不必另生枝葉,以免節目絮繁,且以快閱者之心。近有無恥之徒,街市粘單,膽敢憑空添破銅網、增補全圖之說。至問及銅網如何破法,全圖如何增添,彼竟茫然不知,是乃惑亂人心之意也。故此,本坊急續刊刻,以快人心,閒言少敘。

眼前得失與存亡,富貴憑天所降;樂枯高下不尋常,何必諄諄較量。

且說黑妖狐智化與小諸葛沈仲元,二人暗地商議,獨出己見,要去王府盜取盟單。揹著大眾,換了夜行衣靠,智爺百寶囊中多帶撥門撬戶銅鐵的傢伙,進王府至沖霄樓。受了金槍將王善、銀槍將王保兩槍紮在百寶皮囊之上,智爺假說扎破了肚腹、腸子露出,滿樓亂滾,誆王善、王保出來,沈仲元同智化結果了兩個人性命,二番上懸龕,拉盟單合子。幸好百寶囊紮了兩上窟窿,預先解下來,放在下面凳子之上,就只背後揹著一口刀,爬伏在懸龕之上,晃千里火照明。下面是一個大方盒子,沈仲元說過是兵符印信。上頭有一個長方的硬木盒子,兩邊有個如意金環,伸手揪住兩個金環往懷中一帶,只聽見上面“咔嚓”一聲,下來了一口月牙式鍘刀。智爺把雙眼一閉,也不敢往前躥,也不敢往後縮,正在腰脊骨上“噹啷”一聲,智爺以為他腰斷兩截,慢慢的睜眼一看,不覺著疼痛,就是不能動轉。列公,這是什麼緣故?皆因它是個月牙式樣,若要是鍘草的鍘刀,那可就把人鍘為兩段。此刀當中有個過龍兒,也不甚大,正對著智爺的腰細,又遇著解了百寶囊,底下沒有東西墊著,又有背後揹著這一口刀,連皮鞘帶刀尖,正把腰節骨護住。兩旁邊的抄包,儘教鍘刀刃子鍘破,傷著少許的皮肉,也是鮮血直流。智爺連嚇帶氣助著,不覺疼痛。總而言之,智化命不當絕,可把沈仲元嚇了個膽裂魂飛。急晃千里火,只見裡邊塵土暴起,趕緊縱上佛櫃,躥上懸龕,以為智爺廢命,原來未死。智爺說:“沈兄,我教刀壓住了。”沈爺說:“可曾傷著筋骨皮肉?”智爺回答:“少許傷著點面板,不大要緊。”沈爺道:“這邊倒有個鐵立柱,我抱著往上一提,你就出來了。”智爺連說:“不可!不可!我聽白五弟說過,每遇這樣訊息,裡頭必還套著訊息。”沈爺說:“難道你就這樣壓著不成?”智爺說:“你先下樓去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