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您給看看,是不是真跡?”
馮保接過佛經一看,大驚失色,急忙翻了起來。
朱廷貴知道馮保是收藏的大家,而且細緻入微,沒有什麼文物能逃過他的眼睛。
這本佛經看似稀鬆平常,實際上卻極不尋常,太讓人震驚了!
它竟然是六祖慧能手書的《壇經》!
六祖慧能是唐代的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著有《壇經》流傳於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佛教高僧之一。他與代表東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並列為“東方三聖人”。足見其在中國歷史上的重大影響力。
他最出名的,是兩件事情。一件是在黃梅五祖命門徒作偈以選拔繼承人時,他作了一首偈,名動天下,這首偈就是廣為流傳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另一件是他到廣州法性寺觀光法會,兩位法師爭論風吹幡動,一說風動,一說幡動,他卻說了一句禪語:“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從而折服該寺主持,請他升座說法,奉其為師,最終成為一代“南宗”。他後來集一生之智慧著成的《壇經》,也成為傳世之經典。
識貨的馮保,雙手捧著這本佛經,竟然在微微地顫抖。
他確實很激動,史上相傳六祖慧能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完全憑藉聰明才智理解和頓悟佛理,最後靠口述及別人手書才完成《壇經》。當然這是謠傳,他原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見過慧能的手書,筆力老道,就和這本佛經上的一模一樣。
所以這本很有可能是真品!如果真的是真品,那可就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細心的朱廷貴看到了馮保眼中那絲貪婪的光,這種收藏酷愛者見到珍品後的狂喜,他非常理解,他也知道傳言果然不假——這個皇上面前的大紅人果真喜歡文物收藏,甚至已經到了幾近變態的地步。
他輕輕問了馮保一句:“馮大人,不知道這本佛經……”
馮保滿臉是笑地看著他,雙裡卻牢牢抓著《壇經》沒動:“福王殿下真是好福氣,不知道這樣的寶物是從哪兒得到的?”
福王很是痛快地笑了笑:“嗨,這就是一個偶然巧合的機會。本王對佛經也不是很懂,如果馮大人喜歡,就將此物贈給馮大人,如何?”
馮保急忙擺起右手,可左手卻仍緊抓著佛經:“使不得,使不得,君子不奪人之美。這麼重的禮物,馮保可是絕不敢收,正所謂無功不受祿啊!”
朱廷貴哈哈大笑:“哈哈哈!馮大人客氣了!小王長居荒地,對這京城之事還不甚瞭解,以後還得多多仰仗馮大人呢。怎麼說是無功不受祿,馮大人只要以後多對小王關照則個,小王不甚感激才是啊!”
馮保又推讓了幾下,才表現得誠惶誠恐地收了。
朱廷貴見他收了,頓時大喜,悄悄貼近了他的耳朵:“馮大人,久聞朝中對於外省各王頗有微詞,不知小王……”
“嗯!”馮保猜到他要這麼問,所以故作神秘地點了點頭,湊近了他說道:“福王殿下,實不相瞞,確實有此非議。不過皇上對您可是真心信任!對於言官參奏別的王爺,皇上還聽上一聽,有時也信。但對於您,皇上一直都說您好,說您和閔維義、鍾欽良是國之棟樑,值此東南沿海抗倭大計,頂住壓力,全力為皇上分憂,實屬不易!”
朱廷貴聽了後有些飄飄然:“皇上,皇上真是這麼說的?”
馮保嚴肅了神色:“確實如此!不過……”
福王頓時緊張起來:“不過什麼?馮大人,您和小王可都是老朋友了,儘可直言不諱!”
馮保放低了聲音:“不過您也知道,朝中眾人之口,說什麼的都有,尤其是有人就看不得你好!所以有人參奏你和二位巡撫貪贓枉法、勾結倭寇、魚肉百姓、草菅人命。”
朱廷貴睜大了眼睛:“冤枉啊!馮大人,你可要為小王說幾句公道話……”
馮保微笑著點頭:“下官當然知道!福王儘可放心,皇帝也非常信任您!”
朱廷貴這時又從懷裡掏出一陣玉製的佛珠來,遞到了馮保的手上:“馮大人不是外人,如果不嫌棄,咱們就以兄弟相稱!小王在外不容易,雖然勤懇本份,卻也架不住朝中有人胡言亂語,還請馮兄弟多多保全!這串佛珠相傳是黃梅五祖傳給六祖慧能的繼任主持之物……”
馮保的眼睛又睜大了,瞪得象牛眼一樣,直勾勾地放出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