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威解決了智慧天線工作穩定性的問題,無論是在零下50度的嚴寒還是在潮溼的三伏,智慧天線都能跟蹤移動使用者通訊終端;上行同步實現了精密的閉環控制,使得SCDMA綜合無線接入系統的實際使用容量達到了理論極限值;為了降低系統複雜性提高電池工作時間,SCDMA系統實現了無通道編碼條件下高速移動,並且話音質量可以與有線電話媲美;TDD模式下的大區制覆蓋半徑已經達到在固定通訊時40公里、在行動通訊時郊區4~5公里、城市密集環境下1~3公里。SCDMA系統實現了無縫隙高速切換並且對話音沒有損傷;大規模組網能力已經形成,集中的網管監測、控制、使用者鑑權和安全保護都在現場使用中達到了驗證;多種增值業務正在加入SCDMA系統,如簡訊功能、越區提示和來電丟失顯示;SCDMA系統採用了多載波技術,實現了無直視、零安裝高速資料的傳輸能力。
陳衛在經過信威和SCDMA幾次起伏的過程中雖然已經成熟,但記者不免好奇地想探究他最初的無線電情緣。早在抗日戰爭時期,重慶作為抗戰後方基地和戰時陪都,無線通訊一直是其與外界保持聯絡的最主要方式。現在,重慶依然是我國培養通訊人才的基地,已經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通訊人才。幼年時期的陳衛是個“小靈通”,自然也受到了重慶的無線教育薰陶,7歲的他在老師的啟迪下做了一個單電晶體收音機參加全國少兒無線電比賽,獲一等獎。
青年時期的陳衛和所有那個時期的年輕人一樣,一件也沒落下,“文革”、下鄉、1977年高考,所有這些足跡都給陳衛後來的道路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他感激這些經歷帶給自己的磨難,感激這些經歷帶給他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和樂觀態度。後來的陳衛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是個“陽光派”。
txt小說上傳分享
陳衛:衝刺“最後一公里”(4)
考入重慶大學後的陳衛積極向上,努力學習。因為機會來之不易,能在恢復高考第一年就考上大學,得益於陳衛在那種動盪而激情的年代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1982年,重慶大學無線電系計算機專業畢業,留校在光機所當助教,這份在當時非常不錯的工作並沒有安住陳衛的心,幼年時期那股鑽研無線電的好奇使得陳衛不安心在大學做學究式的人物。此時的陳衛更想做一位高科技企業家,因為此時改革的春風已經開始撥動這位年輕人對美好未來嚮往的心絃。
於是,陳衛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他下海了。大學學計算機的陳衛開了一家軟體公司,用BASIC語言編寫程式開發一些軟體。當時,一筆兩三萬元的小合同能讓陳衛心動好久。見機即動是當時那批下海經商人的一致慣性,1984年,世界第一套模擬大哥大開始在芝加哥開通,由於李世鶴剛從加拿大唸完博士歸國,帶回來了行動電話的概念,並在重慶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民營無線行動通訊公司,陳衛也第一次接觸到大哥大這個嶄新的領域。也就是從模擬大哥大開始,陳衛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無線旅途。
背後支撐:功勳章有她一半
如果說陳衛能為SCDMA無線通訊產業堅持到今天,這完全要歸功於他妻子張慶的充分理解和無私奉獻。作為高中時的同學,張慶和陳衛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1975年高中畢業後就插隊下鄉,1977年恢復高考,張慶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上海交通大學自動控制系。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與先生團聚,1986年她赴美進一步深造,也是在任斯特理工大學她第一次接觸到了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這一迅速發展的新技術,為她今後事業的發展結下了不解之緣,同時也奠定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張慶有自己的事業和追求。碩士畢業後她就立即加入到美國先進半導體公司486晶片的反設計中。不到一年時間先進半導體就推出了自己的486,並同英特爾形成了市場競爭的格局。此後她加入到Motorola半導體部,主負責Dragonball晶片的佈線和模擬。晶片的反設計和設計使她已經掌握了大量的半導體晶片設計技術和技巧。為了使這些知識和經驗技術能夠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她加入到Cadence晶片軟體設計公司從事軟體的開發和支援。
張慶在外是事業有成的工程師,而在家是一位聰明能幹的賢妻良母。她和陳衛育有兩子,她把自己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丈夫和兩個兒子身上。這裡有很多動人的故事。1994年小兒子剛出生兩天,突然發現有新生兒黃疸,丈夫還在忙著SCDMA開發計劃的設計,為了不耽誤其工作,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