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不想誘敵深入,不想大獲全勝,並不是他愚蠢,而是因為他不但知道袁崇煥的計劃,還知道這個計劃的致命漏洞。
這個漏洞,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這裡是北京。
無論理論還是實戰,這個計劃都無懈可擊,之前寧遠的勝利已經證明,它是行得通的。
但是這一次,它註定會失敗,因為這裡是北京。
寧遠也好,錦州也罷,都是小城市,裡面當兵的比老百姓還多,且位居前線,都是袁督師說了算,讓守就守,讓撤就撤,不用討論,不用測評。
但在京城裡,說話算數的人只有一個,且絕不會是袁崇煥。
袁督師這輩子什麼都懂,就是不懂政治。皇上坐在京城裡,看著敵軍跑來跑去,就在眼皮子底下轉悠,覺都睡不好,把你叫來護駕,結果你也跑來跑去,就是不動手,把皇帝當猴耍,現在連招呼也沒打,就突然衝到北京城下,到底想幹什麼?!
洞悉這一切的人,只有孫承宗。
所以謙虛的老師設定了那個無比保守,卻也是唯一可行的計劃。
驕傲的學生拒絕了這個計劃,他認為,自己已經超越了所有的人。
就在袁崇煥率軍到達北京的那一天,孫承宗派出了使者。
這位使者前往袁崇煥的軍營,只說了一段話:皇上十分賞識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誠,但是你殺掉了毛文龍,現在又把軍隊駐紮在城外,很多人都懷疑你,希望你盡力為國效力,若有差錯,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在史料上,這段話是使者說的,但很明顯,這是一個老師,對他學生的最後告誡。
孫承宗的判斷一如既往,很準。
袁崇煥到北京的那一天,是十一月十七日,很巧,他剛到不久,另一個人就到了——皇太極。
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我曾查過當時的佈陣方位,皇太極的軍隊在北城,而袁崇煥在南城的廣渠門,雖說比較遠,但你剛來,人家就到,實在太像帶路的,要人民群眾不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