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1 / 4)

明宮三大案就此結束,東林黨大獲全勝。

局勢越來越有利,天啟元年(1621)十月,另一個重量級人物回來了。

這個人就是葉向高。

東林黨之中,最勇猛的,是楊漣,最聰明的,就是這位仁兄了。而他擔任的職務,是內閣首輔。

作為名聞天下的老滑頭,他的到來,標誌著東林黨進入了全盛時期。

內憂已除,現在,必須解決外患。

因為他們還沒來得及慶祝,就得知了這樣一個訊息——瀋陽失陷。

瀋陽是在熊廷弼走後,才失陷的。

熊廷弼駐守遼東以來,努爾哈赤十分消停,因為這位熊大人做人很粗,做事很細,防守滴水不漏,在他的管理下,努爾哈赤成了游擊隊長,只能時不時去搶個劫,大事一件沒幹成。

出於對熊廷弼的畏懼和憤怒,努爾哈赤給他取了個外號:熊蠻子。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外號,不但對敵人蠻,對自己人也蠻。

熊大人的個性前面說過了,彪悍異常,且一向不肯吃虧,擅長罵人,罵完努爾哈赤,還不過癮,一來二去,連兵部領導、朝廷言官也罵了。

這就不太好了,畢竟他還歸兵部管,言官更不用說,平時只有罵人,沒有被人罵,索性敞開了對罵,鬧到最後,熊大人只好走人。

接替熊廷弼的,是袁應泰。

在歷史中,袁應泰是個評價很高的人物,為官廉潔,為人清正,為政精明,只有一個缺點,不會打仗。

這就沒戲了。

他到任後,覺得熊廷弼很嚴厲,很不近人情,城外有那麼多饑民(主要是蒙古人),為什麼不放進來呢?就算不能打仗,站在城樓上充數也不錯嘛。

於是他開啟城門,放人入城,親自招降。

一個月後,努爾哈赤率兵進攻,瀋陽守將賀世賢拼死抵抗,關鍵時刻,之前招安的蒙古饑民開始大肆破壞,攻擊守軍,裡應外合之下,瀋陽陷落。賀世賢戰死,七萬守軍全軍覆沒。

這一天,是天啟元年(1621)三月十二日。

袁應泰沒有時間後悔,因為他只多活了六天。

攻陷瀋陽後,後金軍隊立刻整隊,趕往下一個目標——遼陽。

當年,遼陽的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瀋陽,是遼東地區的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也是遼東的首府。此地歷經整修,壕溝圍繞,防守嚴密,還有許多火炮,堪稱遼東第一堅城。

守了三天。

戰鬥經過比較簡單,袁應泰率三萬軍隊出戰,被努爾哈赤的六萬騎兵擊敗,退回堅守,城內後金奸細放火破壞,大亂,後金軍乘虛而入,遼陽陷落。

袁應泰看見了城池的陷落,他非常鎮定,從容穿好官服,佩帶著寶劍,面向南方,自縊而死。

他不是一個稱職的大明將領,卻是一個稱職的大明官員。

遼陽的丟失,標誌著局勢的徹底崩潰,標誌著遼東成為了後金的勢力範圍,標誌著從此,他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搶哪裡,就搶哪裡。

局勢已經壞得不能再壞了,所以,不能用的人,也不能不用了。

天啟元年(1621)七月,熊廷弼前往遼東。

在遼東,他遇見了王化貞。

他不喜歡這個人,從第一次見面開始。因為他發現,這人不買他的帳。

熊廷弼此時的職務是遼東經略,而王化貞是遼東巡撫。從級別上看,熊廷弼是王化貞的上級。

〖角色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會不會搶戲。

——小品演員陳佩斯〗

王化貞就是一個很會搶戲的人,因為他有後臺,所以他不願意聽話。

關於這兩個人的背景,有些歷史書上的介紹大概如此:熊廷弼是東林黨支援的,王化貞是閹黨支援的。最終結局也再次證明,東林黨是多麼地明智,閹黨是多麼地愚蠢。

胡扯。

不是胡扯,就是裝糊塗。

因為最原始的史料告訴我們,熊廷弼是湖廣人,他是楚黨的成員,而在大多數時間裡,楚黨是東林黨的敵人。

至於王化貞,你說他跟閹黨有關,倒也沒錯,可是他還有個老師,叫做葉向高。

天啟元年的時候,閹黨都靠邊站,李進忠還在裝孫子,連名字都沒改,要靠這幫人,王化貞早被熊先生趕去看城門了。

他之所以敢囂張,敢不聽話,只是因為他的老師,是朝廷首輔,朝中的第一號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