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劉天直突然上書!奏摺中彈劾郭勳大罪十二條,這次就不是貪汙受賄那麼簡單了,罪名種類也更為豐富,包括擾亂朝政,圖謀不軌等等。
就如同預先編排一樣,之前遲遲不動的法司立即做出了重審結論——除殺頭外,還額外附送罰沒個人財產。
這一招實在太狠了。
嘉靖原本以為自己發話,下面的人自然會聽話,可事與願違,更絕的是,他吃了悶虧,卻還沒法發脾氣,人家有憑有據,按照證據辦案,你能說他不對嗎?
皇帝陛下終於發現,自己原來是個冤大頭,讓人糊弄得團團轉,被賣了還在幫人家數錢。
不過沒關係,對手雖然狡猾,但最終的決定權仍然在我的手上,我不發話,誰敢殺郭勳?!
嘉靖這次學聰明瞭,他收下了法司的奏摺,卻根本不予理會,同時他多次召見相關大臣,旁敲側擊,要他們放郭勳一條生路。
在他看來,只要他不點頭,郭勳就不會死,而多坐兩天牢對這位高幹子弟來說不是一件壞事。
可惜他並不清楚,要殺掉郭勳,並不一定要經過他的認可,在這個世界上,要解決一個人,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
皇帝傳達了自己的意見,可是大臣們卻出現了集體弱智症狀,毫不理會上級的一片苦心,仍然不停地上奏要求殺掉郭勳。
這倒也罷了,但幾個月之後,嘉靖卻得到了一個讓人震驚至極的訊息——郭勳死在了牢裡。
這位精力旺盛的仁兄就此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死因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是自然死亡。反正人在監獄裡,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嘉靖終於出離憤怒了,這是赤裸裸的司法黑幕!是政治暗殺!
但他仍舊沒有辦法。
人死了之後,偵辦此案的刑部、大理寺官員十分自覺,紛紛上奏摺寫檢討,在文中他們紛紛表示一定會吸取這次的教訓,搞好獄內安全檢查,防止同類悲劇再次發生,以後一定多加註意云云。
總而言之,責任是有的,疏忽是有的,故意是沒有的。
氣歪了鼻子的皇帝陛下這次沒有廢話,他直接下令,對參與辦理此案的全部官員予以降職處分,多少也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夏言又一次大獲全勝,他虎口拔牙,把生米做成了稀飯,活人整成了死人,不但殺掉了郭勳,還調戲了一把皇帝,甚至連一點破綻把柄都沒留下。
這次行動的成功,充分表明夏言的鬥爭藝術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他本人也就此邁入超一流政治高手的行列。
好了,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人了,登上了頂峰的夏言開始俯視著腳下的一切。
終於走到了這一步,所有的人都聽命於我,偉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將在我的手中實現。
夏言終於開始得意了,毫無疑問他有足夠的資本,但歷史無數次地告訴我們,驕狂的開始,就意味著勝利的終結。有一雙眼睛正注視著他,等待著他的錯誤。
在那座山的頂峰,只能容納一個人的存在,永遠如此。
【自信的抉擇】
其實對皇帝而言,朝廷中的腥風血雨並沒有什麼所謂,因為夏言雖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但和自己比起來,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十五歲的時候,他登上了皇位,十七歲時,他用過人的天賦戰勝了楊廷和,十八歲時,他杖責百官,確立了自己的權威,而事實證明,他在治國方面也絕對不是一個昏庸之輩。
登上皇位不久後,他就開始打聽兩個人的下落:
“江彬和錢寧在哪裡?”
大臣回報,目前仍關押於獄中,聽候陛下處置。
對於這個問題,屬下們心知肚明,大凡新君登基,總要搞點特赦以示寬容,畢竟用殺人來慶祝開張還是不多見的。
不過接下來的那句話和他們的想象有點差距:
“奸佞小人,留著幹什麼,即刻斬首!”
嘉靖是一個十分特別的人,不僅僅是他的智商,還有他的生活經歷。
與嬌生慣養,混在大城市的朱厚照不同,朱厚熜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而他這位所謂藩王之子,實際上是比較慘的,因為除了吃穿好點外,他是一個基本失去自由的人。
在明代,由於之前有朱老四(朱棣)的光輝榜樣和成功經驗,歷代皇帝都把藩王兄弟視作眼中釘,如藩王不領聖旨擅自入京,就是造反,可以立即派兵討伐。
所以朱厚熜不能去北京,也不能四處閒逛,在他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