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家吃飯的意思,而且還大有回家拿被子挑燈夜哭的勢頭。
這倒也罷了,關鍵是一百多人在這裡嚎哭,此情此景實在太像遺體告別儀式,搞不清情況的初一看還以為新皇帝又崩了,政治影響實在太壞。
皇帝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他也不打算再忍下去了,既然抓帶頭的不管用,那就一不做二不休,把所有的人都抓起來!
他又一次派出了錦衣衛,不過這回他多長了個心眼,加了一道工序——記錄名字。
朱厚熜終於下定了決心,參與這次事件的人一個都不能少,全部嚴懲不貸!
可當錦衣衛拿著紙和筆來到大臣們面前準備記錄的時候,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
按照常理,此時的大臣們應該是驚慌失措,隱瞞姓名,可讓錦衣衛大吃一驚的是,這些書呆子知道他們的來意後卻是大喜過望,立即表示不用他們動手,自己願意主動簽名留念。
原來這幫兄弟根本就不害怕皇帝整治,他們反而覺得因為這件事情被懲處,是一件足以光宗耀祖的事情,以後還能在子孫面前吹吹牛:你老子當年雖然捱了打,受了罰,但是長了臉!
縱使憨直,誠然不屈,這就是明代官員的氣節。
但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這些人一點也不小氣,覺得自己光榮還不夠,本著榮譽人人有份的原則,在上面還代簽了許多親朋好友的名字,把壓根沒來的人也拉下了水。
於是原本現場只有一百四十多個人,名單卻有一百九十個,真可謂是多多益善。
簽完了名字,錦衣衛二話不說,把這一百多號人幾乎全部抓了起來,關進了監獄,這場嘉靖年間最大的示威運動就此平息。
皇宮終於恢復了平靜,大臣們也老實了,話是這麼說,但事情不能就此算數,因為氣節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三章 解脫
第二天,朱厚熜開始了全面反擊,明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廷杖之一就此拉開序幕。
除了年紀太大的,官太高的,體質太差,一打就死的,當天在左順們鬧事的大臣全部被脫光了褲子,猛打了一頓屁股,此次打屁股可謂盛況空前,人數總計達到一百四十餘人,雖然事先已經經過甄別,但仍有十六個人被打成重傷,搶救無效一命嗚呼,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十二,怎一個慘字了得。
但最慘的還不是這十幾位兄弟,死了也就一了百了,另外幾位仁兄卻還要活受罪。比如楊慎先生,他作為反面典型,和其他的六個帶頭者被打了一頓回籠棍。
棍子倒還在其次,問題在於行刑的時間,距離第一次打屁股僅僅十天之後,楊頭目等人就捱了第二頓,這種槓上開花的打法,想來著實讓人膽寒。
畢竟是年輕人,身體素質過硬,第二次廷杖後,楊慎竟然還是活了下來,不過由於他在這次行動中表現過於突出,給朱厚熜留下了過分深刻的印象,皇帝陛下還給他追加了一個補充待遇——流放。
楊慎的流放地是雲南永昌,這裡地廣人稀,還尚未開化,實在不是適合居住之地,給他安排這麼個地方,說明皇帝陛下對他是厭惡到了極點。
從高幹子弟到鬧事頭目、流放重犯,幾乎是一夜之間,楊慎的命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已經不重要了,他目前唯一要做的是收拾包袱,準備上路。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楊慎卻沒什麼福氣,兩次廷杖沒有打死他,皇帝沒有殺掉他,但天下實在不缺想殺他的人,在他遠行的路上,有一幫人早就設好了埋伏,準備讓他徹底解脫。
但這幫人並非皇帝的錦衣衛,也不是張璁的手下,實際上,他們和楊慎並不認識,也沒有仇怨,之所以磨刀霍霍設下圈套,只是為了報復另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楊慎他爹楊廷和,他萬萬沒有想到,正是當年他做過的一件事情,給自己的兒子惹來了殺身之禍。
楊廷和雖然有著種種缺點,卻仍是一個為國操勞鞠躬盡瘁的人,他在主持朝政的時候,有一天和戶部算帳,尚書告訴他今年虧了本(財政赤字),這樣下去會有大麻煩,當年也沒有什麼擴大內需,增加出口,但楊廷和先生就是有水平,苦思冥想之下,他眼前一亮,想出了一個辦法。
增加賦稅是不可行的,要把老百姓逼急了,無數個朱重八就會湧現出來,過一把造反的癮,這個玩笑是不能開的。
既然開源不行,就只能節流了,楊廷和動用了千百年來屢試不爽的招數——裁員。
應該說,楊廷和先生精簡機構的工作做得相當不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