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根據朝廷規定,象戚繼光這樣的中高階別幹部,出門必須要坐馬車,可是戚繼光家條件有限,買不起車,坐11路車又太丟面子,無奈之下,只好改成家裡蹲了。
於是十歲的戚將軍被迫輟學,呆在家裡苦讀。此時,一位老師聽說了這件事,便主動表示願意上門教戚繼光讀書。
戚繼光自然十分高興,卻又擔心收費問題,那年頭,請個家庭教師比買輛車也便宜不了多少。
但是過了很久,這位老師卻從沒有提過錢的事情,每天自費來往,教完走人,連飯都不吃。
戚繼光十分納悶,也感到非常愧疚,一天,他花了點錢,準備了非常豐盛的飯菜,想請老師吃頓飯。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老師看見滿桌飯菜,竟然勃然大怒,不但不吃,還大聲訓斥道:
“你家境清貧,卻如此奢費,難道我到你這裡是為了吃飯嗎?”
戚繼光一語不發,立刻撤走了飯菜,老師的面孔才好看了些,他語重心長地對戚繼光說道:
“你雖是世襲將軍,卻如此勤奮好學,實在難得,我上門教你,只願你日後堅持不懈,早日成才,報效國家,便已不負我所望了。”
面對這位無私的導師,戚繼光無言以對,只能眼含淚水,鄭重地向老師行禮。
日子依然繼續著,家境依然清貧,老師依然來訪,依然分文不收,而戚繼光也依然苦讀不輟,但改變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
清苦卻堅持操守,嚴謹而不計得失,從父親和老師那裡,戚繼光確立了他一生的處事準則——以天下為己任,豈計個人榮辱!
於是,在不久後的一個夜晚,秉燭苦讀之時,少年戚繼光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以及他一生的理想: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在此後的四十年中,他一直虔誠地堅持著這個偉大的信念。
第十七章 名將的起點
【基本功是很重要的】
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七歲的戚繼光準備出發了,他要去北京繼承父親的職位,雖說名義上已經接班,但無論如何,程式還是要走一遍的。
辦完手續之後,戚繼光正式趕赴山東,辦理交接,就任登州衛指揮僉事,當時他剛滿十八歲。
但等他到地方一看,才由衷地感嘆,政府實在是太信任自己了,信任得過了頭。
登州是山東沿海重鎮,光駐軍就有數千人,加上兼管的軍屯民政,加起來大致有上萬人,而且這幫人長期不打仗,都混成了兵油子,每天只是混吃等死,還喜歡搞腐敗。
熱血青年戚繼光對此十分不滿,他大張旗鼓地進行了改革,嚴肅考勤制度,整頓軍紀,可謂是雷聲陣陣。
遺憾的是,偏偏就不下雨,口號喊得震天響,卻無人理會,畢竟大家心裡都有數:你爺爺在的時候就這個樣,你小子鬍子都沒長起來,就想跟前輩過招?
這是戚繼光學到的第一課,他終於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像他父親和老師那樣的人永遠只是少數派,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還必須學會妥協。對於這一點,他比他未來的盟友張居正醒悟得更早。
事情辦不下去,戚繼光卻並不氣餒,因為他已經找到了一個更有意義的目標。每天早上,他開始跑步鍛鍊身體,操練武藝,進行高強度體能訓練,還懸樑刺股,用功苦讀。
戚繼光正在備考,他準備參加武舉考試。
雖說已經是四品武官,但戚繼光仍然打算去考試,這倒不是他吃飽飯沒事幹,跟自己過不去,而是因為在明代,考試成績實在太過重要,管你是皇親國戚、高幹子弟,如果不是進士出身,總會被人當作偽劣產品。
此外參加這一考試還可以鍛鍊體質,促進新陳代謝,順便學點武藝,加強基本功,實在是有益身心。
事實證明,戚繼光的這一選擇十分英明,在十年之後的那片高地,他付出的努力,將得到最大的回報。
嘉靖二十八年(1549)戚繼光參加武舉鄉試,一舉中第,成為了武舉人。
第二年,戚繼光打點行裝,前往北京參加會試,一般說來結果無非兩種,考中或考不中,可是戚繼光同學偏偏遇上了第三種。
雖然許多史籍對戚繼光參加會試的成績沒有提及,但據某些材料顯示,他的考試成績可能十分不理想,如果就此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