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戰鬥中,他始終是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的,這次也不例外。
他不是一個與人為善的人,更談不上知書達理,他桀驁不遜,待人粗魯,但這些絲毫無損於他的成就與功勳,因為他是一個軍人,一個智勇雙全、頑強無畏的軍人。在短暫的一生中,他擊敗了敵人,保衛了國家,在我看來,他已經盡到了自己的本分。
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他雖是武將,卻並非粗人,因為在整理關於他的史料時,我發現了他的詩句:
〖春來殺氣心猶壯,此去妖氛骨已寒。
談笑敢言非勝算,夢中常憶跨徵鞍。〗
我認為,寫得很不錯。
四百年華已過,縱馬馳騁之背影,依稀可見。
第十八章 二次攤牌
【烽火再起】
沈惟敬是一個比較奇怪的人,作為一個局外人,他毅然決然搞起外交,且不怕坐牢,不怕殺頭,義無反顧,實在讓人費解。
一個混混,不遠千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專程跑來插足國家大事,在我看來,這就是最純粹的摻和精神。
但既然是摻和,一般說來總是有動機的。因為就算是混混,也得掙錢吃飯。可由始至終,這位仁兄似乎除了混過幾頓飯外,還沒有獅子大開口的記錄,也沒怎麼趁機撈過錢,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是真想幹點事的。
然而沈惟敬並不知道: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說,外交政治也是混,不過,絕不是他那個混法。如果胡混一氣,是要掉腦袋的。
萬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七日,一個人的到來讓沈惟敬明白了一個道理:說過的話,簽過的字,不是說賴就能賴的。
小西飛來了,根據日本和談的會議精神,他作為日本的使者,前來兌現之前明朝的承諾。
沈惟敬迎來了一生中最大的危機,因為小西飛並沒有參與他的密謀,而日方使者到來,必定有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