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正式放棄六堡,並遷走了這裡的十餘萬居民,將此地拱手讓給了努爾哈赤。
這是一個錯誤的抉擇,也是一個無恥的抉擇,李成梁將軍不但丟失了戰略重地,毀滅了十餘萬人的家園,還以此向朝廷報功,所謂“招撫邊民十餘萬”,實在不知世上有羞恥二字。
努爾哈赤毫無代價地佔領六堡,明朝的繁榮、富饒,以及虛弱全部暴露在他的面前,那一刻,他終於看到了慾望,和慾望實現的可能。
萬曆四十三年(1615),李成梁去世,年九十,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
建功一世,禍患千秋,萬死不足恕其罪!
幾個月後,萬曆四十四年(1616),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政權,年號天命,史稱後金,努爾哈赤稱天命汗。這說明他還是很給李成梁面子的,至少給了幾個月的面子。
海西女真、葉赫部、哈達部,這些名詞已不復存在,現在的女真,是唯一的女真,是努爾哈赤的女真,是擁有自己文字(努爾哈赤找人造出來的)的女真,是擁有八旗制度,和精銳騎兵部隊的女真。
遼東已經容不下努爾哈赤了,他從來不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老百姓,也不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當現有的財富和土地無法滿足他的慾望時,眼前這個富饒的大明帝國,將是他的唯一選擇。
好了,面具不需要了,偽裝也不需要了,唯一要做的,是抽出屠刀,肆無忌憚地砍殺他們計程車兵,擄掠他們的百姓,搶走他們的所有財富。
殺死士兵,可以得到裝備馬匹,擄掠百姓,可以獲得奴隸,搶奪財富,可以強大金國。
當然了,這些話是不能明說的,因為一個強盜,殺人放火是不需要藉口的,但對一群強盜而言,理由,是很有必要的。
萬曆四十六年(1618)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發出了戰爭的宣告:
“今歲(年),必徵大明國!”
光叫口號是不夠的,無論如何,還得找幾個開戰的理由。
四月,努爾哈赤找到了理由,七個。
此即所謂七大恨,在文中,努爾哈赤先生列舉了七個明朝對不住他的地方,全文就不列了,但值得表揚的是,在挑事方面,這篇文章,還真是下了點功夫。
祖父、父親被殺,自然是要講吓的,李成梁的庇護,自然是不會提的,某些重大事件,也不能放過。比如邊界問題:擅自進入我方邊界。經濟問題:割了我們這邊的糧食。外交問題:十名女真人在邊界被害(這個理由好像很眼熟)。
其中,最有意思的理由是:明朝偏袒葉赫、哈達部,對自己不公。
對於這句話,明朝有什麼看法不好說,但被李成梁同志打殘無數次的葉赫和哈達部,應該是有話要講的。
這個七大恨,後來被包括袁崇煥在內的許多人駁斥過,湊熱鬧的事我就不幹了。我只是認為,努爾哈赤先生有點多餘,想搶,搶就是了,想殺,殺就是了,何苦費那麼大勁呢?
殺死一切敢於抵抗的人,搶走一切能夠搶走的東西,佔領一切能夠佔領的土地,目的十分明確。
搶掠,其實無須藉口。
萬曆四十六年(1618)四月,努爾哈赤將他的馬刀指向了第一個目標——撫順。
有一位古羅馬的將領,在與日耳曼軍隊征戰多年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他們不懂軍事,卻很彪悍,不懂權謀,卻很狡猾。
這句簡單的話,蘊藏著深厚的哲理。
很多人說過,最好的老師,不是特級教師,不是名牌學校,而是興趣。
但我要告訴你,這個答案是錯誤的。
在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老師,是生存。
為了一塊土地,為了一座房子,為了一塊肉,為了在這個世界上多活一天,熟悉殺戮的技巧、掌握搶劫的訣竅,無須催促、無須勸說,在每一天生與死的較量中,懂得生存,懂得如何去生存。
生存很困難,所以為了生存,必須更加狡詐、必須更加殘暴。
所以在撫順戰役中,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縱橫馳騁的遊牧騎兵,光明正大的英勇衝鋒,而是更為陰險狡詐的權謀詭計。
萬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抵達撫順近郊。
但他並沒有發動進攻,卻派人向城裡散佈了一個訊息。
這個訊息的內容是,明天,女真部落三千人,將攜帶大量財物來撫順交易。
撫順守將欣然應允,承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