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1 / 4)

會議剛開始,李如松便通報了他計劃已久的進攻時間——明日(正月初八)。

當然,為何此時宣佈作戰計劃,他也作出瞭解釋:

“倭軍所派奸細如金順良等四十餘人,已於近日被全部擒獲,我軍情報,毫無外洩。”

大家恍然大悟。

如果過早宣佈計劃,很可能洩露,不利作戰,而明天打仗,今天才通報,除了保密外,還有另一層意思:就算有奸細,現在去通報,也已經來不及了,而且開會的就這麼些人,如果到時軍情被洩,要查起來,那是一查一個準。

這明擺了就是不信任大家,實在讓人有點不爽。

更不爽的還在後頭。

“明日攻城,各位務必全力進攻,如有畏縮不前者,立斬不赦!”

末了還有一句:

“不準割取首級!違者嚴懲!”

雖然李如松極不好惹,但當將領們聽到這句話時,依然是一片譁然,議論紛紛。

關於這個問題,有必要專門解釋一下,在明代,戰爭之後評定軍功的標準,就是人頭,這也容易理解,你說你殺了幾個人,那得有憑據,人頭就是憑據,不然你一張口,說自己殺了成百上千,上那裡去核實?

甚至明軍大規模作戰,向朝廷報戰果的時候,都是用級(首級)來計算的,而且事後兵部還要一一核實,多少人頭給多少賞。

所以在當時,人頭那是搶手貨,每次打死敵人,許多明軍都要爭搶人頭(那就是錢啊),有時候搶得厲害,衝鋒的人都沒了,大家一起搶人頭。

李如松很清楚,明天的戰鬥將十分激烈,人頭自然不會少,但攻城之時戰機轉瞬即逝,要都去搶人頭,誰去破城?

可是大家不幹了,辛辛苦苦跟你來打仗,除了精忠報國,辛勤打仗外,總還有個按勞取酬吧,不讓割人頭,取證據,怎麼報銷?我報多少你給多少?

事實證明,李司令是講道理的,幹活不給錢這種事還幹不出來,歹話講完,下面說實惠的:

“明日攻城,先登城者,賞銀五千兩!”

在聽到這句話的那一瞬間,大家的眼睛放出了金色的光芒。

五千兩白銀,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呢?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因為在明代近三百年曆史中,通貨膨脹及物價上漲是始終存在的,且變化較大,很難確定,只能估算。

而根據我所查到的資料,套用購買力平價理論,可推出這樣一個結論:在萬曆年間,一兩白銀可以購買兩石米左右(最低),即三百多斤。經查,一斤米的市價,大致在人民幣兩元左右。

如此推算,萬曆年間的一兩銀子大致相當於人民幣六百元。五千兩,也就是三百萬元人民幣。

誰說古人小氣,人家還真肯下本錢啊。

幾乎就在同一時刻,平壤城內的小西行長正進行他的最終軍事部署,自明軍到來後,他曾仔細觀察明軍動向,希望找到對方主攻方向,由於大霧,且明軍行動詭異,始終無法如願,所以城中的佈防也是一日三變,未能固定。

時間已經不多了,長期的軍事經驗告訴他,決戰即將到來,而今夜,可能是他的最後一次機會。

於是在一段緊張的忙碌後,小西行長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守衛平壤部隊,為日軍第一軍全部、第二軍一部,共計一萬八千餘人,以及朝鮮軍(朝奸部隊),共計五千餘人,合計兩萬三千人。

根據種種蛛絲馬跡判斷,明軍的主攻方向是西北方向,此地應放置主力防守,於是小西行長命令:第一軍主力一萬兩千人,駐守西北方三門:七星門,小西門,大西門,配備大量火槍,務必死守。

而在東面,明軍並無大量軍隊,所以小西行長大膽做出判斷:明軍不會在東城發動猛攻。

現在只剩下南城和北城了。

短暫猶豫之後,小西行長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南城廣闊,不利用兵,新軍(朝鮮軍)五千人,駐守南城含毯門。”

“餘部主力防守北城!”

我相信,在這一瞬間,他腦海中閃過的,是一天前的那一幕。

“剩餘部隊為預備隊,由我親自統領!”

至此,小西行長部署完畢。

從明軍的動向和駐紮看,東面應無敵軍,南面必有佯攻,而主攻方向一定是西北兩城,我相信,這個判斷是正確的。只要打退明軍總攻,固守待援,勝利必定屬於我們!

此時,在城外的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