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2 / 4)

隨從們不是白痴,他們都知道王守仁要做的那件事情叫做平叛。

於是他們發出了最後的忠告:

“王大人,你只有自己一個人而已!”

王守仁收起了笑容,嚴肅地看著他們:

“我一個人就夠了。”

【預備】

船很快到了臨江,王守仁立刻下船,趕往臨江知府衙門。

雖然他早有思想準備,可是路上的景象還是讓他大吃一驚,無數的百姓聽說戰亂即將開始,紛紛攜家帶口,準備逃離,痛哭聲哀嚎聲交織一片,搞得混亂不堪。

王守仁眼疾手快,順手從逃難的人中拉出了一個身穿公服的衙役:

“戴德孺在哪裡?”

臨江知府戴德孺正準備收拾包裹,他已經得知了寧王叛亂的訊息,雖然他並不想就此一走了之,卻也還捨不得死,合計一下之後,他還是決定先當一回好漢——好漢不吃眼前虧。

他這一走,衙門裡的人紛紛都準備跑路,公堂之上也是亂成一片。

關鍵時刻,有人進來通報:贛南巡撫王守仁到了。

從級別上說,王守仁是他的上司,平時是要搞個儀式,擺個酒席隆重接待的,可在這要人命的時候,他來這裡做甚?

很快,王守仁就用響亮的聲音回答了他的疑問:

“都不要走了,留在這裡隨我平叛!”

要說戴德孺也真不是孬種,聽到這句話,他十分興奮,當即作出了表示:

“既然有王大人做主,我等願意一同為朝廷效力,平定叛亂。”

當然了,實際問題還是要問的。

“不知道王大人帶了多少人馬?”

然後他才得知,這位巡撫大人也是剛逃出來,無一兵一卒,是個徹底的光桿。

可就是這位光桿巡撫,孤身一人竟然敢來平叛!

大敵當前,戴德孺也顧不得什麼官場禮儀了,他看著王守仁,略帶諷刺地問出了所有人都想問的話:

“王大人,現在就我們這幾個人,你憑什麼認定能夠平叛呢?”

是的,沒有朝廷支援,對手又是藩王,你有什麼理由如此自信,能夠平定叛亂呢。

眾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等待這個關鍵的回答。現場變得鴉雀無聲,因為他們將根據這個回答,決定他們的去留。

“因為我在這裡。”

王守仁環顧四周,用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聲重複道:

“因為我在這裡!”

孤軍,也要奮戰到底!

一些人走了,但包括戴德孺在內的大多數人都留了下來,因為他們從這個人自信的回答中感覺到了某種力量。

既然大家坐在了一條船上,也就不分彼此了,戴德孺隨即下令,召集所屬的少量軍隊,準備在城內佈防。

“寧王敢來,就與他巷戰到底!”

然而王守仁拍了拍他的肩膀,稱讚了他的勇氣,便對在場的人釋出了一道出人意料的命令:

“不用佈防了,傳令下去,全軍集結,準備撤退!”

啥?不是你非要抵抗到底嗎?現在又搞什麼名堂?

面對戴德孺那驚訝的臉孔,王守仁若無其事地笑了笑:

“戴知府,我們的兵力不夠,這裡也不是平叛的地方,必須馬上撤離。”

那麼哪裡才是平叛的地方呢?

“吉安。”

“在那裡,我們將擁有戰勝叛軍的實力。”

當年司馬遷在史記中曾經說過,飛將軍李廣的外形很像一個普通的農民,無獨有偶,很多人第一次看到王守仁,都會覺得他是一個呆子,活像個二愣子,看上去傻乎乎的,但在他糊塗的外表下,卻有著無盡的智慧。

王守仁是一個很絕的人,他總是在奇怪的地方,提出奇怪的意見,做出奇怪的事,但最後卻都被證實是正確的。

他的這種可怕的智慧來源於他的哲學,因為王守仁先生和古往今來的所有哲學家都不同,他的哲學十分特別,就如同吃飯的筷子和挖地的鋤頭,隨時都可以用,隨時都有用處。

他痛恨殺害孫燧,發動戰爭的寧王,卻從未被憤怒衝昏頭腦,他十分清楚憑藉目前的兵力,絕對無法戰勝對手,眼下他只能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到來。

有著平叛的志向,也要有切合實際的平叛策略,這就是“知行合一”,這就是王守仁無往不勝的哲學和智慧。

可惜一百多年後的史可法似乎並不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