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2 / 4)

來說明:

按照武術中的說法,兵器是越長越好,即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但據說五代年間,有一位高手用劍,卻是越用越短,到後來他五六十歲了,劍法出神入化之時,居然不用劍了,每逢打架都是光膀子上陣,卻從未打敗過。

當我看到這個故事時,才真正開始相信一句小說中的常用語:

“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朱熹的道源自儒家,又叫做“理”,既不是開悟,也不是練習武術,這玩意兒是從書中讀出來的,而且還是能夠拿出去用的,一旦通理,便盡知天下萬物萬事,胸懷寬廣,寵辱不驚,無懼無畏,可修身,可齊家,可治國,可平天下!

唯天下至誠,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贊天下之化育;可以贊天下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此即儒家之道。

上面大致解釋了道的意思,如果某些文言看不大懂的話,也不用去找翻譯了,概括起來,只要你懂得三點就夠了:

一、道是個稀罕玩意兒,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

二、無論什麼職業什麼工種,悟道之後都是有很多好處的。

三、悟道是很難的,能夠悟道的人是很牛的。

也就這樣了,能看明白就行。

說了這麼多,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沒有解決,既然道這麼好,那怎樣才能悟道呢?

還是按照職業來劃分,如果你去問一個已經開悟的和尚,得到的回答會十分有趣。

對於這個問題,守初和尚的答案是:麻三斤。

丹霞禪師的答案是:把佛像燒掉取暖。

清峰和尚的答案是:火神來求火。

德山和尚的答案是:文殊和普賢是挑糞的。(罪過罪過)

他們並不是在說胡話,如果你有足夠的悟性,就能從中體會到“酒肉穿腸過,佛祖心頭坐”的真意。所謂目中無佛,心中有佛,正是佛法的最精髓之處。

而佛家悟道的唯一途徑,也正隱藏在這些看似荒謬的語言中,簡單說來就是三個字——靠自己。

他們以各種聳人聽聞的話來回答問題,只是想要告訴你,悟道這件事情,不能教也是教不會的,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可以幫你。

可是高僧們的答案可操作性實在不強,一般人幹不了,很難讓我們滿意,我們再來看看武者。

對於練武的人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更加簡單,丟給你一把劍,你就慢慢練吧,至於要練多久才能到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最高境界,不要問師傅,也不要問你自己,鬼才知道。

畢竟一本幾十萬字的長篇武俠小說裡絕頂高手一般也就一兩個人,如果兄弟你沒有練出來,那也是很正常的,所以諸位一定要端正心態。

現在我們的期盼都寄託在儒家的朱聖人身上,希望這裡有通往聖賢之路的鑰匙。

朱聖人確實不負眾望,用四個字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金光大道:格物窮理。

好,現在我們終於回到了起點,和王守仁先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那麼這四個字到底有什麼魔力,又是什麼意思呢?

朱聖人還是很耐心的,他告訴我們,“理”雖然很難悟到,卻普遍存在於世間萬事萬物之中,你家耕地的那頭黃牛是有理的,後院的幾口破箱子是有理的,你藏在床頭的那幾貫私房錢也是有理的。

理無處不在,而要領會它,就必須“格”。

至於到底怎麼格,那就不管你了,發呆也好,動手也好,願意怎麼格就怎麼格,朱聖人不收你學費就夠意思了,還能幫你包打天下?

那麼“格”到什麼時候能夠“格”出理呢?

問得好!關於這個問題,宋明理學的另一位偉大導師程頤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貫通,終知天理。”

看明白了吧,只要你不停地“格”,用心地“格”,聚精會神地“格”,加班加點地“格”,是會“豁然貫通”的。

那麼什麼時候才能“豁然貫通”呢?

不好意思,這個問題導師們沒有說過,我也不知道,但兄弟你只管放心大膽地去“格”吧,請你相信,到了“豁然貫通”的時候,你就能“豁然貫通”了。

好了,我們的哲學課到此結束,課上討論了關於佛學、禪宗、儒學、宋明理學的一些基本概念,相信這種講述方式大家能夠理解。

其實我並不願講這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