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2 / 4)

座看似岌岌可危的城池中,有一種力量在支撐著守軍,頑強地對抗著他,而擊敗自己,創造奇蹟的正是這種力量。

這種力量,我們稱之為勇氣。

作為失敗者的也先自然會有很多感慨,可是此刻的勝利者于謙卻沒有這樣的空閒,此時,他正忙於調集大炮,並將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也先的營地,準備在夜裡為也先組織一場盛大的焰火送行晚會。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細心的讀者已經注意到了一個矛盾之處,既然于謙有大炮,為什麼一開始不用,卻非要等到也先夜間在城外紮營,準備撤退之時方才動手呢?

這其中還是大有玄機的。

在我們的印象中,于謙是一個正直勇敢的人,事實確實如此,但我們往往會忽略了這樣一點,那就是于謙也是一個歷經宦海,很有城府的人,他之所以在戰鬥的初始階段不使用大炮,是因為在也先的隊伍中有一個身份特殊的人——朱祁鎮。

朱祁鎮雖然已經不是皇帝,但如果在戰陣之中,眾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被大炮轟死,影響實在不好,輿論壓力太大,所以不能輕易動手。我們之前也曾經說過,朱祁鎮是死是活其實並不重要,這個人之所以重要只是由於人們知道他是太上皇。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戰爭的前期大炮並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

但于謙也絕對不會因此放棄使用這種武器,他充分發揮了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解決了這個難題。

既然不能在眾目睽睽下使用,那就等你們走遠了再用,就算把你轟死了也是眼不見心不煩;既然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那就等到晚上再動手,大炮無眼,黑燈瞎火的時候就算一不小心“誤傷”或是“誤殺”了太上皇閣下,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後如果在打掃戰場時發現朱祁鎮先生的屍體,就追認一個名分,史書上寫些“為國捐軀,英勇獻身”之類的話,宣傳一下朱祁鎮先生奮勇殺敵,寡不敵眾被敵軍所殺的先進事蹟,用以鼓舞后人,啟迪後代,至此大功告成,功德圓滿。

於是就在那個夜晚,當也先計程車兵們進入夢鄉,營地一片寂靜之時,遠處的明軍大炮開始了猛烈的轟鳴,數十門大炮齊放,也先營地頓時陷入火海,無數瓦剌士兵在睡夢中被擊斃,餘者四散奔逃,也先從夢中猛醒,拔刀出營準備組織抵抗,卻驚奇地發現眼前並沒有敵人,只有那不斷從天而降的致命禮物。

瓦剌軍營地亂成一團,而遠處的明軍炮兵卻是不慌不忙,把瓦剌士兵們當成活動的靶子,從容瞄準開炮,也算是結結實實地上了一堂炮兵瞄準訓練課。

仗打到這個地步,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瓦剌軍營地陷入一片火海,損失慘重(發大炮擊其營,死者萬人),卻連一個敵人也沒有看到,也先同志帶著他還沒有做完的美夢,連夜離開了這片傷心之地。

至此,北京保衛戰結束,大明完勝。

北京保衛戰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戰役,如果此戰失敗,中國歷史將會改寫,因為京城一旦失陷,北方將無險可守,半壁江山必然難保,大明王朝的國運也將被改變,在這場決定歷史的戰爭中,明朝政府在主力被殲,上皇被俘,兵力不足,士氣全無的情況下,採用了正確的軍事和外交方針,最終擊敗了來犯的蒙古軍隊,保住了帝國的北部領土,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從一盤散沙、行將崩潰到眾志成城、堅如磐石,從滿天陰雲、兵臨城下到雲開霧散、破敵千里,大明帝國終於轉危為安,北京保衛戰創造了一個力挽狂瀾的奇蹟。而這個奇蹟的締造人正是于謙。

當幾乎所有的人都對現狀絕望的時候,他挺身而出,擔當重任,挽救國家危亡。

當情況一片混亂,陷入絕境的時候,他一力承擔,苦苦支撐,直至勝利的到來。

無論局勢如何複雜困難,前景如何黑暗,他始終沒有放棄過希望,始終堅持著他的努力和抗爭。

所以,在我看來,北京保衛戰絕不僅僅是史書上記載的某年某月某日某些勢力之間的一場戰爭,以及那由成王敗寇規則書寫的勝負關係,在這些公式化的語言背後,隱藏著人性的光輝。

這場戰爭真正向我們講述的並不是王侯將相的豐功偉績,而是一個關於勇氣和決心的故事,是一個在絕境下始終堅持信念的傳奇。

無論在多麼絕望的情況下,也不要放棄希望,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創造奇蹟。

于謙用他的行為為我們證明了這一真理。

【也先的第二個敵人】

也先退出了關外,卻並不承認自己的失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