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的人,事實上,所有懂得畏懼並最後戰勝畏懼的人都是英雄。
因為即使你一生碌碌無為,平淡度日,但當你年老回望往事時,仍然可以為之驕傲和自豪。
在那個困難的時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選擇,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這就是我所認為真正的英雄——畏懼並戰勝畏懼的人。
關鍵只在於那畏懼的一刻,你是選擇戰勝他,還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線就在這裡,跨過了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這一步就是懦夫!
于謙不是天生的英雄。
至少在正統十四年八月十八日的那個早晨之前,他還不能算是個真正的英雄。
雖然他為官清廉,雖然他官居三品,手握大權,但這些都不足證明他是一個英雄。
他還需要去顯示他的畏懼和戰勝畏懼的力量。
于謙是一個很強勢的人,從他怒斥朱高煦到不買王振的帳,他一直都很強硬,似乎天下沒有他怕的東西。
但這次不同,作為代理兵部事務的侍郎,他要面對的是瓦剌的大軍和城內低迷計程車氣。自己生死可以置之度外,但如今國家的重擔已經壓在了自己的身上,必須謹慎處理,一旦出現失誤,後果不堪設想。
于謙十分清楚,逃就會丟掉半壁江山,所以不能逃。
那麼戰呢,說說豪言壯語自然容易,但瓦剌攻來的時候,用語言是不可能退敵的。萬一要是指揮失誤,大明王朝有可能毀於一旦。
是戰是逃,這是個問題。
面對如此重擔,如此巨責,誰能不猶豫萬分,誰能不心生畏懼!
于謙也是人,也會畏懼,但他之所以能夠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就因為他能戰勝畏懼。
他並非天生就是硬漢。
從幼年的志向到青年的科舉,再經過十餘年的外放生涯,直到被召回京城,擔任兵部侍郎,他並非一帆風順,他曾平步青雲,也曾被人排擠,身陷牢獄,幾乎性命不保。但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一切都一直在磨練著他。
也正是在這一天天地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