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步、橋步三門(這個比較累,任務最重);
薛顯(猛人)守章江、新城兩門;
牛海龍、趙國旺守琉璃、澹臺兩門。
朱文正可能是學會計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後,居然還能剩下兩千人(怎麼擠出的),用來隨時支援各門。
萬事俱備,只等陳友諒了。
洪都之戰將成為陳友諒的噩夢。
【最後的動員】
陳友諒率領大軍向洪都前進,關於他軍隊的實際人數,歷來有爭論,我根據其戰船的規模估計出了一個大概數字,他的戰船最大的可以裝兩三千人,小的也能裝一千餘人,而他此次出征的戰船有兩百多艘,那麼人數大約在四十萬到六十萬之間。是名副其實的大軍團。所謂“投鞭斷江”並不誇張。
至元二十三年(1363)四月二十三日,陳友諒的大軍到達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將領們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幾十萬人將城池圍得水瀉不同,江面上停滿了巨大的戰船,士兵的鎧甲和兵器閃耀出的光芒比陽光更刺眼,飄揚的旌旗幾十裡連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籠罩著洪都。
黑雲壓城城欲摧。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開了最後一次全體軍事會議,他一反以往那玩世不恭的態度,莊嚴肅穆的站立著,這讓以往背後議論他無武將之容的將領們非常吃驚,他那肅殺的表情和嚴厲的語氣令人喘不過氣,他們都低著頭聽他訓話。
“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在背後議論我,沒有關係,我也並不喜歡你們,但此時陳友諒六十萬大軍已在城下,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並不阻攔,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戰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著眼前的這些將領們,突然心中湧起了一股巨大的悲涼感,在這場戰爭中,有多少人可以活下來呢,還能看見他們嗎,自己呢。
他用可能是一生中最溫和的口吻結束了這次訓話:
“諸位珍重,望來日以富貴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