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的惡名,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君主自己死掉。

劉伯溫的名聲果然不是白白得來的。

而朱元璋當時(注意這個詞)在這方面的水平明顯不如劉基。

朱元璋終於率領他的大軍出發了。

大錯就此鑄成。

與三年前他站在獅子山上看著陳友諒一樣,此時陳友諒也在江洲看著他。

一股強烈的喜悅感衝擊著他。

機會終於到來!

朱元璋去了安豐,陳友諒對他的行動了如指掌,但令人費解的是,他居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他為什麼不珍惜這個機會,是一個難解之謎。

後來的軍事分析家們往往以他反應遲鈍,判斷錯誤來解釋,然而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作為陳友諒的忠實同盟,張士誠在此時攻擊安豐本來就帶著威脅應天的意味。在之後的戰爭程序中,他還會給朱元璋設計一個圈套,一個大大的圈套。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初一,朱元璋出發救援安豐,他此行的戰果可能是:

1、安豐解圍成功,韓林兒和劉福通得救,他將獲得巨大的威望,韓林兒從此成為他的傀儡。

2、安豐失守,韓林兒和劉福通死去,自己將不受任何人管轄。

三月十三日,朱元璋到達了安豐,並且得到了他最後的戰果。

安豐失守,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卻於亂軍中被他救了出來。

這是一個讓朱元璋哭笑不得的結果,不但沒有守住門戶,反而多了個累贅。

而他不知道的是,一張更大的羅網已經向他張開。

陳友諒正在饒有興趣的看著朱元璋的表演,並準備著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是的,安豐還不夠遠,遠遠不夠,這裡不是一個理想的地點,必須找一個地方讓朱元璋耗盡他的全部力量,然後再與他決戰。

洪都背棄了我,我卻沒有攻擊洪都,不是我不想,只是時候未到,在此之前,我只能忍耐。當你被那張羅網困住的時候,就是我出擊的時候。

朱元璋,我改主意了,我不趕你走了,我要殺了你!

敢於與我為敵,不服從我的人,只有滅亡一途!

朱元璋帶著失望的情緒踏上了回應天的路,看著身邊的這個韓林兒,不知該如何是好。

與此同時,張士誠的軍隊並未就此罷手,在朱元璋撤退的路上,他們組成小股武裝對朱元璋的數萬大軍不停的進行騷擾,這個讓人厭煩的私鹽販子!這種不打不逃的游擊戰術讓朱元璋很是惱火,於是他做出了他軍事生涯中最錯誤的一個決定:

進攻廬州!

朱元璋終於鑽入了圈套。

出征!

廬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此城非常堅固,而且有張士誠的重兵把守,朱元璋的打算很明顯,他攻下了廬州,就開啟了通往張士誠老巢江浙一帶的道路,這也可以算是此來徒勞無功的一種補償。

但徐達堅決反對他的主張。

在朱元璋的營帳中,徐達反覆陳述著他的主張,救援安豐已經是失策,而現在進攻廬州,堅城之下,必然難克,如陳友諒此時出兵,必有不測之禍。

朱元璋卻不以為然,自己出軍安豐,陳友諒毫無動靜,此人見識不過如此,有何可懼?

徐達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朱元璋突然大喝一聲,打斷了徐達,他的眼中燃燒著怒火,此行不但毫無建樹,還給自己弄來個不清不楚的領導。如此狼狽,回去有何面目見劉基。他下定了決心:

“你不用再說了,我決心已下,必取廬州!”

“出征!”

與此同時,被朱元璋認為毫無見識的陳友諒正在他的行宮裡,最後一次打量著他的王宮,在他身後,站著漢軍的所有高階將領。

他一刻也沒有閒著,在這裡的幾十個日夜裡,他已經動員了這個最強大戰爭機器裡所有的潛力,組成了六十萬大軍,將乘著無敵的戰艦,對朱元璋發起最後的攻擊!

再也不用忍耐了,朱元璋,你的末日到了!

他端起了酒碗,對著他的將領們說出了最後的話:

“此次出征,我軍空國而攻,是取不留後路,破釜沉舟之意!此戰有進無退,有生無死!蕩平朱逆,只在一役,天下必為我大漢所有!”

他一飲而盡,將酒碗碎之於地。

“出征!”

兩支軍隊,從不同起點,向著不同的目標出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