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總行了吧。
哼哼,沒有那麼容易。“奸貪無福小人,故行誹謗,皆說朝廷官難做”,誹謗朝廷,這又是一條重罪。於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正是“你說你,想要逃,偏偏註定要落腳”。
人類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總能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明朝的官員們在這個矛盾上充分體現出了這一特點。他們想出了一個很絕的方法——裝瘋。
在洪武年間的朝廷裡,好好的一個人突然間得了精神病是常見的,具體表現為痴呆、神情木然、披頭散髮、見到人就叫爹、拿著菜刀四處和人打招呼等,形式多種多樣,目的當然只有一個——多活兩年。
話說回來,這招也是不錯的,而且當時也沒有精神鑑定這一招,只要你能下血本,多噁心的事都做得出來,就一定能夠成功。
下面我們就舉一個成功者的例子,那裝瘋意志可真是堅強。
這個倒黴(或者是幸運)的人叫袁凱,是監察御史,有一次朱元璋派了個工作給他,把處決人犯的名單交給太子朱標。這應該是個很簡單的工作,但袁凱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命運就這樣改變了。
他把名單交給太子,太子看到名單上人太多,主張從寬處理,可問題是他並沒有自己去找老爹說這句話,而是轉告袁凱,讓他去告訴朱元璋自己的意見。
袁凱心想,去就去吧,見了朱元璋,老實的把太子的話原樣說了一遍,完後叩個頭,準備走人。誰知就在此時,朱元璋問他:“太子意見和我相反啊,你看誰說得對呢?”
見鬼了,你們父子倆的事情,是我一個小官能摻和的嗎,袁凱左右為難,沒有辦法,想出了回答的話:“皇上也沒錯,太子也沒錯,皇上殺人是維持法紀,太子放人是發善心。”
真是難為袁凱了。
誰知朱元璋聽後大怒,當面斥責袁凱狡猾,不說真話,然後把他趕了出去。袁凱回家後越想越怕,下了決心裝瘋。第二天,他就不上朝了,讓家裡人傳話說自己已經瘋了。
朱元璋果然不信,派人到他家打探,派去的這個人也不是空手來的,還拿了一件木工鑽,傳朱元璋的話,瘋子是不怕疼的,就看看你是真瘋還是假瘋。於是便用木鑽去扎袁凱。
袁凱不愧是裝瘋高手,發揚了關雲長刮骨療傷的優良品質,任人來鑽只是不出聲,來人這才相信,便回去報告了朱元璋。袁凱躲過了這一關。
然而朱元璋還是不相信他瘋了,便偷偷的派另一使者去看袁凱家裡的情況,這位使者剛走到袁凱家的院子裡,就被一個景象驚呆了,直慶幸自己還沒吃飯。(諸位吃飯前最好也不要看)
原來袁凱脖子被鐵鏈鎖住,正趴在地上吃狗屎,還一段段的嚼。使者大倒胃口,到這個地步,如果袁凱還沒有瘋,那就是自己瘋了,連忙回去告訴朱元璋。朱元璋聽後也是一陣噁心,便沒有繼續追究袁凱。
大家應該知道,袁凱是裝瘋的,吃狗屎這一招也太狠了,不過袁凱並不是真吃的狗屎,他在都察院的同僚事先得到訊息,便告訴了他,他靈機一動,把麵粉和上醬料做成狗屎狀物體,當飯給吃了。這才躲過了朱元璋的耳目。
朱元璋時期,官員們的日子是不好過的,從肅貪到空印案、郭桓案,朱元璋殺了很多人,有些是該殺的,而有些則是錯殺、冤枉的。很多人就此給朱元璋安上了“屠夫”,“殺人狂”的名字,甚至有人懷疑他的精神有問題,那麼朱元璋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之前講述了很多這一時期的情況,對朱元璋肅貪和錯殺的事實都進行了列舉。這也是希望能從更客觀的角度來訴說朱元璋與官員之間的關係。
應該說朱元璋的這些行為雖然有些過激,但其行為主體還是正確的,他的目的是消除貪官汙吏,如果我們聯絡朱元璋少年時候的遭遇,就更能理解他的行為。
朱元璋從小就被官府欺壓,自己的悲慘遭遇很大程度上是貪官汙吏造成的,這也使得他很不喜歡這些當官的,即使官員們為他幹活,在他的內心中對這些人也存在著極大的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感一旦遇到某些因素的觸發,就會迅速擴大,進而蔓延到對整個群體的信心缺失。
正如俗話所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被蛇咬過的人,他被官吏們欺壓了幾十年,怎麼會信任這些人。所以如空印案、郭桓案這樣的案件一發生,朱元璋就會迅速將風潮擴大,在他看來,官員都是不可信的。
而朱元璋的肅貪行為雖然可敬,效果卻不佳,這是因為他過分看重了刑法的力量,而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