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1 / 4)

摺�

朱棣及時抓住了機會,對南軍發動了總攻,並最終打敗了盛庸。這是他第二次中獎了,兩次都有大風助陣,相信朱棣也會認為自己真有天命在身吧。

失敗的盛庸並不需要為戰敗感到羞恥,他已經盡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而他也應該從這次戰役中間領悟頗多,他完全可以向天喊出:“天要亡我,非戰之罪!”這樣的話,因為事實本就如此。而沙塵暴的頻繁出現及其影響也告訴了我們,環境保護實在是個大問題,某些時候還會演變成嚴肅的政治軍事問題。

夾河之戰的勝利大大提升了朱棣軍隊計程車氣,而原本接應盛庸軍的吳傑、平安部隊聽到己軍戰敗訊息後都聞風而逃,轉而駐守真定。戰爭形勢又一次向有利於朱棣的方向發展。

朱棣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並貫徹了他一直以來不用陽謀,只玩陰招的戰術思想,誘使真定守軍出戰,吳傑果然上當,在滹沱河和朱棣又打了一仗。在此戰中,朱棣仍然充分發揮了防彈衣的作用,並在戰役最關鍵時刻又得到了大風的幫助,順風破敵,打敗了吳傑軍。

之所以不對此戰做更多地描述,實在是因為此戰與之前的戰役雷同之處太多。靖難之戰本來十分激烈,其中體現出來的軍事謀略和戰略思想也是值得我們認真分析的。但在這場戰爭中出現的兩個不符合平常戰爭規律的因素,反而更讓人感興趣。

第一個因素是永遠打不死的朱棣,說來實在讓人難以相信,這位仁兄似乎成為了美國大片中永遠打不死的超級英雄,他身經百戰,衝鋒陷陣,卻從未負過重傷。要知道刀劍無眼,在戰場上帶頭衝鋒的大將和士兵被打死的機率是沒有多大差別的,而朱棣之所以如此厲害並非是因為他有什麼超能力,而是因為他的敵人朱允炆愚蠢的命令部下不得傷害他的性命。這種不公平的比賽實在讓人覺得興趣索然。

第二個因素是永遠刮不停的大風,北方多風沙是正常的事情,問題在於颳風的時間和地點,每次都是早不刮,晚不刮,偏偏在兩軍交戰正激烈時就開始颳風,北方地盤那麼大,可風沙就是喜歡光顧那麼一小片戰場,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每次颳風都是有利於朱棣的,不是把敵軍帥旗刮斷就是對著南軍猛吹,讓士兵們睜不開眼。我曾經懷疑過朱棣當時是否已經發明瞭鼓風機之類的玩意,否則這風怎麼會如同朱棣家養的一樣,想吹就吹,想怎麼吹就怎麼吹。

如果沒有以上這兩個讓人莫名其妙的因素影響,朱棣的墳頭只怕已經可以收莊稼了。

靖難之戰,一場奇特的戰爭。

【創造性思維】

勝利的朱棣並不輕鬆,因為他的地盤還是很小,他的軍隊仍然不多。在戰勝吳傑之後他又多次出兵,取得了一些勝利,並在徐州沛縣燒掉了南軍大批糧草,斷了敵軍的後勤補給。朱棣本想趁勝追擊,但南軍卻早有準備,河北山西一帶將領也紛紛出擊朱棣老巢北平。朱棣為保大本營,只好收兵回城。

此時的朱棣終於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種壓力並不是因為某次戰役的失敗造成的,而是因為他已經隱約感覺到自己的這次冒險行動似乎不可能成功了。朱允炆佔據了全國大部分地區,而自己所有的地盤不過是北平、保定、永平三個郡而已。論人力資源、物資儲備自己都遠遠比不上朱允炆。雖然屢戰屢勝,但畢竟無法徹底擊敗對手。

朱棣已經開始相信,戰爭如果這樣繼續下去,總有一天,他會率領著越打越少的部下被對方的幾個小兵抓住送去領賞,然後屈辱的活著或者是屈辱的死去。

失敗算不了什麼,希望的喪失才是最大的痛苦。

一直支撐著朱棣的希望之火看來也已快要熄滅了,還有什麼指望呢,那年頭搞房地產的不多,也沒有那麼多工地,總不能企盼朱允炆被天上掉下來的磚頭砸死吧。況且就算朱允炆死了,皇位依然輪不到自己。奈何,奈何!

就在此時,一個訊息改變了朱棣的命運,這個訊息是朱棣潛伏在宮中的宦官提供的,他們派人給朱棣送信,表示京師兵力十分空虛,如趁虛而入,一定可以一戰而定。

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情報,但朱棣看後卻是氣不打一處來,為什麼呢,因為朱棣的人並非身在蘇杭,從北平打到京城,談何容易?!自己打了三年仗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問題在於朱允炆是決不可能讓開一條路讓他打到京城的。

而在通往京城的路上,最大的障礙就是山東,此地民風彪悍,士兵作戰勇猛,而且還有名將鎮守,無論如何也是很難打過去的。在朱棣看來這是一個很難克服的障礙。但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