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溝裡受凍的李自成,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如果是張獻忠,到這個時候,估計早就投降洗了睡了,但李自成依然不投降,他依然堅定。
但再堅定,都要解決問題,李自成明白,老呆在山裡,終究是不行的,必須走出去。
經過分析,他正確地認識到,四川是不能去了,陝西也不能去了,要想有所成就,唯一的目的地,是河南。
河南有人口,有災荒,加上還有幾個從前的老戰友,所以,這是李自成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而從漢中到河南,必須經過南原。
南原,位於潼關附近,是此去必經之路,為了交通安全,李自成在出發前,進行了長期偵查,摸清地形,為了麻痺敵人,他在山區蹲了一個多月,直到所有官軍撤走,才正式上路。
一路上,李自成相當機靈,數次避過官軍,但終究有驚無險地到了南原。
南原是他的最後一站,只要透過這裡,他的命運就將徹底改變。
一個月前,當李自成只剩一千餘人,躲進山裡的時候,孫傳庭認為,這是殲滅李自成的最好時機,必須立刻進山圍剿,至少也要圍困。
然而洪承疇反對,他認為既不要圍剿,也不用圍困。
孫傳庭很憤怒,他判定,李自成必定會再次出山,而且他的進攻方向,一定是河南。
這一次,洪承疇沒有反對,他說,確實如此。
既然確實如此,為什麼不全力圍剿呢?
因為最好的圍剿地點,是潼關南原,無論他從何處出發,那裡是他的必經之路。
所以當李自成全軍進入南原之後,他才發現,自己落入了陷阱。
據史料記載,為了伏擊李自成,孫傳庭集結了三萬以上的兵力,每隔數十里,就埋伏一群人,山溝、叢林,只要能塞人的地方,都塞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