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2 / 4)

們擺事實,找差距,決定普及理論。

在明朝找人來教,估計是不行了,所以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讀兵書。反正兵書也不是違禁品,找人去明朝採購回來,每人發一本,慢慢看。

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託人到關內去買,但採購員到地方,就傻眼了。

因為從古至今,兵書很多,什麼太公兵法、孫子兵法、六韜三略且不說,光是明代,兵書就有上百種,是出版行業的一支生力軍。

面對困難,皇太極們沒有氣餒,他們經過仔細研討比較,終於確定了最終的兵法教材,並大量採購,保證發到每個高階將領手中。

此後無論是行軍還是打仗,後金軍的高階將領們都帶著這本指定兵法教材,早晚閱讀。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三國演義》。

其實沒必要吃驚,畢竟孫子兵法之類的書,確實比較深奧,到京城街上拉個人回來,都未必會讀。要讓天天騎馬打仗的人讀,實在勉為其難,當時《三國演義》裡的語言,大致就相當於是白話文了,方便理解,而且我相信,這本書很容易引起後金將領們的共鳴——有插圖。

沒錯,答案就在這本書中。

所謂反間計的故事,如不知來源,可參考《三國演義》之蔣幹中計,綜合上述資料,以皇太極們的文化背景,能編出這麼個故事,差不多了。

但更關鍵的,是下一個問題——為什麼要編這個故事。

這個問題困惑了我三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找到了答案——我的答案。

我認定,這是一個陰謀,一個蓄謀已久且極其高明的陰謀。

關於此陰謀的來龍去脈,鑑於本人為此思考了很久,所以我決定,歇口氣,等會再講。

其實改變崇禎主意的,並不是那個幼稚的反間計,而是一次談話。

這次談話發生在一年前,談話的兩個人,分別是內閣大學士錢龍錫,和剛剛上任的薊遼督師袁崇煥。

談話內容如下:

錢龍錫:平遼方略如何?

袁崇煥:東江、關寧而已。

錢龍錫:東江何解?

袁崇煥:毛文龍者,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除之。

翻譯一下,意思大致是這樣的:錢龍錫問,你上任後準備怎麼幹。袁崇煥答,安頓東江和關寧兩個地方。錢龍錫又問:為什麼要安頓東江。

袁崇煥答:東江的毛文龍,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了他。

按說這是兩人密談,偏偏就被記入了史料,實在是莫名其妙。

而且這份談話記錄看上去似乎也沒啥,錢龍錫問袁崇煥的打算,袁崇煥說準備收拾毛文龍,僅此而已。

但殺死袁崇煥的,就是這份談話記錄。

崇禎二年(1629)十二月七日,御史高捷上疏,彈劾錢龍錫與袁崇煥互相勾結,一番爭論之後,錢龍錫被迫辭職。

著名史學家孟森曾說過,明朝有兩大禍患:第一是太監,其次是言官。

我認為,這句話是錯的。言官應該排在太監的前面,如太監是流氓,言官就是流氓2。0版本——文化流氓。

鑑於明代政治風氣實在太過開明,且為了保持政治平衡,打朱元璋起,皇帝就不怎麼管這幫人。結果脾氣越慣越大,有事說事,沒事說人,逮誰罵誰,見誰踩誰(包括皇帝),到了崇禎,基本已經形成了有組織,有系統的流氓集團,許多事情就壞在他們的手裡。

在這件事上,他們表現得非常積極,此後連續半年,關於袁崇煥同志叛變、投敵乃至於生活作風等多方面問題的黑材料源源不斷,一個比一個狠(許多後人認定所謂袁崇煥投敵賣國的鐵證,即源自於此)。

就這麼罵了半年,終於出來個更狠的。

崇禎三年(1630)八月,山東御史史範上疏,彈劾錢龍錫收受袁崇煥賄賂幾萬兩,連錢放在哪裡,都說得一清二楚。

太陰險了。

在明代,收點黑錢,撈點外快,基本屬於內部問題,不算啥事,但這封奏疏卻截然不同。

因為他說,送錢的人是袁崇煥。

這錢就算是閻王送的,都沒問題,惟獨不能是袁崇煥。

因為袁崇煥是邊帥,而錢龍錫是內閣大臣。按照明朝規定,如果邊帥勾結近臣,必死無疑(有謀反嫌疑)。

十天後,崇禎開會,決定,處死袁崇煥。

崇禎二年(1629)十二月袁崇煥入獄,一群人圍著罵了八個月,終於,罵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