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的結局已經註定,無需改變,也無法改變。
就在這天,堅定的袁崇煥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戰——左安門之戰。
袁崇煥列隊於城外。
因為不能入城,只能背城佈陣。背對著冰冷的牆磚,在京城凜冽的寒風中,他面對皇太極,展開了波瀾壯闊人生的最後一幕。
後金軍用潮水般的進攻,證明了自己還想進北京搶一把的美好願景,但關寧鐵騎用倒在他們面前的無數屍體證明,你們不行。
雙方在左安門外持續激戰,經過長達五個多小時的拉鋸,皇太極終於支援不住,再次敗退。左安門之戰,以明軍獲勝告終。
結束了,都結束了。
〖一個將軍最好的歸宿,就是在最後一場戰役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
——巴頓〗
我原先認為,說這句話的人,應該是吃飽了撐的外加精神失常,現在我明白了,他是對的。
崇禎二年(1629)十二月一日,袁崇煥得到指示,皇帝召見立即進城。
召見的理由是議餉,換句話說就是發工資。
命令還說,部將祖大壽一同覲見。
從古到今,領工資這種事都是跑著去的。袁崇煥二話不說,馬上往城裡跑,所以他忽略瞭如下問題:既然是議餉,為什麼要拉上祖大壽?
跑到城下,卻沒人迎接,也不給開城門,等了半天,丟下來個筐子,讓袁督師蹲進去,拉上來。
這種入城法雖說比較寒摻,但好歹是進去了,在城內守軍的指引下,他來到了平臺。
滿桂和黑雲龍也來了,正等待著他。
在這個曾帶給他無比榮譽和光輝的地方,他第三次見到了崇禎。
第一次來,崇禎很客氣,對他言聽計從,說什麼是什麼,要什麼給什麼。第二次來,還是很客氣,十一月份了,城頭風大(我曾試過),二話不說就脫衣服,很夠意思。
第三次來,崇禎很直接,他看著袁崇煥,以低沉的聲音,問了他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