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部分(2 / 4)

崇禎非常高興,大大地誇獎了劉大人幾句。

等皇帝大人高興完了,劉大人終於說出了話的下半句:我去,閱兵。

崇禎感覺很抑鬱,好不容易站出來,搞得這麼激動,竟然是涮我玩的?

其實這也不怪劉首輔,畢竟他從沒打過仗,偶爾激動,以身報國,激動完了,回家睡覺,誤會而已。

但崇禎生氣了,生氣的結果就是,他決定讓劉首輔激動到底,一定要他去督師。

關鍵時刻,楊嗣昌出面了。

楊嗣昌之所以出頭,並非是他跟劉首輔有什麼交情,實在是劉首輔太差,太沒水平,讓這號人去帶兵,他自己死了倒沒啥,可惜了兵。

所以他向皇帝建議,劉首輔就讓他回去吧。目前在京城裡,能當督師的,只有一個人。

崇禎知道這個人是誰,但他不想用。

楊嗣昌堅持,這是唯一人選。

崇禎最終同意了。

三天後,盧象升再次上任。

此時,清軍的氣勢已經達到頂點,接連攻克城池,形勢非常危急。

然而盧象升沒有行動,他依然按兵未動。

因為此時他的手下,只有五千人,楊嗣昌講道理,高起潛卻不講,陰人陰到底,調走了大部主力,留下的只有這些人。

打,只能是死路一條,盧象升很猶豫。

就在這時,他得知了一個訊息——高陽失陷了。

高陽,位處直隸(今河北),是個小縣城,沒兵,也沒錢,然而這個縣城的失陷,卻震驚了所有的人。

因為有個退休幹部,就住在縣城裡,他的名字叫孫承宗。

他培養出了袁崇煥,構建了關寧防線,阻擋了清軍幾十年,熬得努爾哈赤(包括皇太極)都掛了,也沒能啃動。無論怎麼看,都夠意思了。

心血、才華、戰略、人才,這位舉世無雙的天才,已經奉獻了所有的一切,然而,他終將把報國之誓言,進行到人生的最後時刻。

清軍進攻的時候,孫承宗七十六歲,城內並沒有守軍,也沒有將領,更沒有糧草,彈丸之地,不堪一擊。

很明顯,清軍知道誰住在這裡,所以他們並沒有進攻,派出使者,耐心勸降,做對方的思想工作,對於這位超級牛人,可謂是給足了面子。

而孫承宗的態度,是這樣的,清軍到來的當天,他就帶著全家二十多口人,上了城牆,開始堅守。

在其感召之下,城中數千百姓,無一人逃亡,準備迎敵。

每次看到這裡,我都會想起黃道周,想起後來的盧象升,想起這幫頑固不化的人,正如電影集結號裡,在得知戰友戰死的訊息後,男主角嘆息一聲的那句臺詞:

〖老八區教導隊出來的,有一個算一個,都他媽死心眼。〗

黃道周和孫承宗應該不是教導隊出來的,但確實是死心眼。

這種死心眼,在歷史中的專用稱謂,叫做——氣節。

失望的清軍發動了進攻,在堅守幾天後,高陽失守,孫承宗被俘。

對於這位俘虜,清軍給予了很高的禮遇,希望他能投降,當然,他們自己也知道,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被拒絕之後,他們毫無意外,只是開始商量,該如何處置此人。

按照尋常的規矩,應該是推出去殺掉,成全對方的忠義,比如文天祥等等,都是這麼辦的。

然而清軍對於這位折磨了他們幾十年的老對手,似乎崇拜到了極點,所以他們決定,給予他自盡的權利。

孫承宗接受了敵人的敬意,他整頓衣著,向北方叩頭,然後,自盡而死。

這就是氣節。

訊息很快流傳開來,舉國悲痛。

崇禎十一年(1638)十二月二十日,聽說此事的盧象升,終於下定了決心。

此前,他曾多次下令,希望高起潛部向他靠攏,合兵與清軍作戰,但高起潛毫不理會。而從楊嗣昌那裡,他得知,自己將無法再得到任何支援。他的糧草已極度缺乏,兵力僅有五千,幾近彈盡糧絕。

而清軍的主力,就在他的駐地前方,兵力是他的十倍,鋒芒正銳。

弄清眼前形勢的盧象升,走出了大營。

和孫承宗一樣,他向著北方,行叩拜禮。

然後,他召集所有的部下,對他們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作戰多年,身經幾十戰,無一敗績,今日彈盡糧絕,敵眾我寡,而我決心已定,明日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