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小說:長安大道連狹斜 作者:恐龍王

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下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我承天澤,移牧河關。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攜爾首櫬,及茲同還。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幽宅。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正是這篇含悲帶恨、飽蘸深情的祭文,成為書法史上的一幅無價之寶,繼王羲之的曲水流觴墨寶,被奉為“天下第二行書”。

字如其人,顏真卿的脾氣,也是剛直不阿。他一生歷經四朝,先後與五六任宰相發生過爭執與衝突。

。←虹←橋書←吧←

第57節:顏真卿: 熱血鑄真卿(2)

先是唐玄宗時的宰相楊國忠,因為顏真卿不聽話,不肯媚附楊氏集團,被貶出京城。唐肅宗重回長安,顏真卿上書,堅決請求皇上先祭太廟,“東向哭三日然後入宮”。當時唐朝政府在戰亂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正是一派喜慶氛圍,好不容易有件可以挽回面子的喜事,顏真卿這麼一來,豈不是叫皇上掃興嘛,因為這樣的祭太廟,並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何況還要叫皇上哭三天,宰相崔圓當然不高興,隨即將他貶到馮翊任太守。後來,他又因率領群臣上表問候被冷落在西宮的太上皇唐玄宗,被認為是不識時宜,讓宰相李輔國不舒服,將他貶到蓬州任長史。楊炎任相時,顏真卿也是“以直不容”。唐代宗時,宰相元載怕百官直接向皇上打自己的小報告,下令要求上書言事一律先經宰相把關,再行稟奏。顏真卿理直氣壯地上書,認為是“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達,此權臣蔽主,不遵太宗之法”,揭穿元載的用心,這一回,乾脆被貶為硤州別駕。

貞觀年間的魏徵的榜樣還在。諫臣的榜樣,就是說不中聽,但有利於大局、有利於長遠的話。顏真卿這樣的人在朝中,耿直孤傲,對於那些為所欲為的權臣來說,始終如芒刺在背。這樣的人,不容於時,屢屢被貶也就不足為奇了。想想也是,顏真卿的膽子真夠大的,愈挫愈堅,不為權勢折腰。不過,他看不慣的這幾任宰相,後來也都沒有什麼好的名聲和下場。

顏真卿有高古士人之風,被貶的任中,作下大量的書法作品傳世,這有點類似於他在《詠陶淵明》中所寫,“興逐孤雲外,心隨還鳥泯。”他在湖州任刺史的幾年間,吳越一帶的文士詩人,爭相投入其幕中,賓主相諧,和睦相處。詩僧皎然和張志和,茶聖陸羽等人,也都是顏真卿的座上賓,往來唱和,自得其樂。顏真卿這幾年,倒是更多地過上了藝術家流連山水、閒來潑墨的怡然生活。

宰相元載被誅,顏真卿又被擢為刑部尚書,再次進京。這一回,顏真卿遇到了一個比前面幾任更為陰險的宰相——盧杞。唐德宗時,地方軍閥李希烈武裝叛亂,盧杞因為對顏真卿心懷忌恨,便說,太子太師顏真卿德高望重,派他出馬,可以不勞師而定。唐德宗並不知道,這其實是個借刀殺人的陰謀,他天真地以為,以顏真卿當年的威望,也許真的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竟然稀裡糊塗地答應了盧杞的請求,詔可。這個訊息傳出來,“公卿皆失色”。

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七十五歲高齡、白髮蒼蒼的當朝元老顏真卿,還是毅然放下手中狼毫,深入虎穴。行至半路,河南尹勸他,老人家,萬萬不可前往,此行猶同羊入虎口啊。顏真卿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君命不可違啊。為了國家,顏真卿還和當年一樣,湧動著一腔熱血。

剛到叛軍李希烈的營中,顏真卿立即被扣押,待他宣詔完畢,成百上千的兵士便如蜂蟻一般撲上來要殺人吃肉。面對威逼利誘,顏真卿絲毫不為所動。讓他寫信,他也只是寫些要求子孫嚴奉家廟,撫卹遺孤之類的家書。李希烈向他請教登基儀式的事,他連連搖頭,我不知皇家禮儀,只記得古時候諸侯覲見天子的禮節!

興元元年,王師復振,逆賊慮變起蔡州,乃遣其將辛景臻、安華至真卿所,積柴庭中,沃之以油,且傳逆詞曰:“不能屈節,當自燒。”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復告希烈。……興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閹奴與景臻等殺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賜卿死。”真卿曰:“老臣無狀,罪當死,然不知使人何日從長安來?”奴曰:“從大梁來。”真卿罵曰:“乃逆賊耳,何敕耶!”遂縊殺之,年七十七。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八》

顏真卿殉國的訊息傳來,三軍哀慼,德宗為之廢朝五日。顏真卿以老邁之身,像一株青松,歷經霜雪,百折不撓,以一腔沸騰的熱血,大無畏的死,詮釋了“顏筋”書法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