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家自去金口鎮上採辦日用雜物。廖、胡二人也跟著上岸,從山背後登上赤壁山,去憑弔這三國時“赤壁之戰”的古戰場。
赤壁山坐落在金口鎮頭,因山石暗赤,臨江峭立如壁,故稱赤壁。廖、胡二人走進山上的達摩亭,眺望滾滾東去的大江(長江),激起了一片聯想。
胡宜秋道:“蘇東坡的那首‘赤壁懷古’不是寫於黃州麼?怎麼赤壁卻在武昌金口?”
廖展雄笑道:“楚江(今長江湖北段)共有赤壁五處,其中又有文赤壁、武赤壁之稱;文赤壁在黃州,武赤壁即在武昌金口。金口在東漢兩晉時稱沙羨,隋時歸江夏縣,今屬武昌府。當年蘇東坡追隨司馬光,司馬光罷相後,王安石繼相當權,謫蘇東坡為湖州知府,再謫為黃州團練副使。蘇東坡到任黃州,誤以為黃州赤壁為三國赤壁,是以寫下了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黃州赤壁因蘇東坡的‘赤壁懷古’一詞而聞名於世,真正的三國赤壁卻為世人所冷落,故有‘江夏赤壁事已陳,黃州赤壁天下聞’之說。”
胡宜秋道:“何以見得三國赤壁在武昌金口而非黃州?又有人說三國赤壁在蒲圻,那卻是怎麼回事?”
廖展雄道:“那是千餘年來的訛傳所致。關於三國赤壁舊址,早在北魏酈道光的《水經·江水注》中,已敘寫清楚,曰:‘江水右徑百人山南,左徑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處所也。’適才上岸時我曾問一漁翁,江對岸的那座小山便是百人山。百人山旁邊的那兩座山,一曰大軍山,一曰小軍山,因吳、魏陳兵於兩山之間而得名。北魏去三國不遠,酈道元之說應是可信。”
達摩亭旁有歷代碑刻,廖展雄指著其中一塊石碑道:“你看這碑刻中有一首詩:‘赤壁危磯幾渡過,沙羨江上攀嵯峨,今人皆信黃州是,猶賴《水經》已證訛。’也是推崇酈氏之說。”
廖展雄停了停,又道:“從當時雙方交戰的形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