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艘船向段飛伸出了橄欖枝……哦不,是伸出了竹篙,段飛冒著槍林彈雨爬上那艘烏篷小船,隨即鑽入了雨篷中,只聽雨篷被石塊打得噗噗直響,還有人大叫道:“船家快把船撐過來,我給十兩銀子給你!”
段飛吃了一驚,說道:“我給你二十兩!不要撐過去,順流而下送我到僻靜處上岸。”
披著蓑衣頭戴斗笠的船家笑呵呵地說道:“公子莫慌,我是專程來載你到安全地方的,有人給了我一百兩紋銀,叫我清晨就在這裡候著,只要見有人被追打落水便救他上岸,那人已經預備好了公子的換洗衣物,甚至治傷之物都已備妥,不過我看公子似乎沒受什麼傷,應該是用不著了……”
船家拿出一個油布包裹遞給段飛,雖然現在已豔陽高照百花凋殘的初夏,但是清晨的河水還是挺涼的,段飛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開啟一看,只見疊得整整齊齊的衣裳之上還有一塊雪白的棉布,段飛抖開棉布準備擦乾頭髮的時候,一張素箋飄落下來,段飛拾起一看,只見上邊有兩列娟秀的小字:“君既無意,何苦相煩,假痴不癲,叫我難堪;回眸一笑,祝君一帆,春花秋月,香滿花闌。”
看了她這幾句詩不像詩,卻又挺押韻的東西,段飛哭笑不得,心道:“回眸一笑,回眸一笑,你這分明是回戈一刀啊,美人一笑能傾城,這種殺人不見血的手段,實在厲害!”
段飛換上一身新衣,不知是誰準備的,居然很是合身,他把船家的斗笠要了來,鬼鬼祟祟打算混進城裡,結果在城門口就被士兵攔住,這些兵都認得段飛,他們也聽說了段飛的‘豐功偉績’,好在他們跟段飛是一個戰線的,暗暗給他豎起兩個大拇指就放行了,段飛匆匆跑回衙門,在大門口竟然還差點被人截住,從此一連數日段飛再也沒有離開過縣衙。
三日過去,五日過去,段飛盼著的委任狀一直沒來,反而是來了條驚天的大訊息,江西的寧王反了!
話說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後分封同宗子弟各地為王,每人都擁有封地與軍隊,圖的是哪怕日後有人造反,天下也都是朱家的天下,他可是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他才死沒多久,建文帝試圖削藩,燕王朱棣造反以靖難之名成就了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明成祖屍骨未寒漢王又反了……
數千年的歷史證明只要是主少國疑必有人要打皇位的主意,當今天子正德帝即位不久便有安化王造反,現今的正德帝年過三十,即位已十四年之久,平安化王、誅劉瑾,鎮壓楊虎、劉六、劉七等流寇,親自督軍擊敗韃靼大軍,雖然性格是胡鬧了點,但是那是針對身為帝皇之人而言的,以其武功而言,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之外大明朝就要數這胡鬧的正德帝了,寧王在正德帝風華正茂權柄日重之日造反,首先選擇的時間就不對。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寧王是正德的叔叔,年過六旬,再不造反就要在棺材裡造閻王的反了,而且為了這一天他已經準備了二十年,招攬了許多江湖人士,時間久了這些人都耐不住到處惹事,二月初三月份的時候,就有好些人相繼在各地落網,引起了朝廷注意,正德派欽差南下想警告一下了事,誰知寧王心虛,藉口正德帝為了南巡的事廷杖群臣,當場打死十一人的事,立刻反了。
寧王朱宸濠假納妃之名宴請江西一干重臣,將他們一網打盡,不降者當場斬殺,鎮住群臣之後朱宸濠宣佈登基,廢正德年號,命劉養正為右丞相,李士實為左丞相,參政王綸為兵部尚書、總督軍務大元帥。令吳十三、閔廿四等領水軍順流直下攻陷南康,再下九江,繼而連克數城,大明守城官兵大將聞風遠遁。
訊息傳開後舉國皆驚、人心惶惶,為避戰禍,南直隸的百姓紛紛舉家逃亡,段飛所在的寶應雖然是個小地方,但卻正在京杭運河邊上,平日南來北往的運河裡現在盡是北去的船,而且船上多半都塞滿了人,拖兒帶女、背井離鄉、悽悽慘慘的好不可憐。
等那些沒錢坐船隻能靠兩腳走路的難民來到寶應的時候,段飛才深刻地理解到亂世之人不如狗的真意,他顧不得再去揚州詢問任命狀的事,光是安置難民就已讓他忙得殫精竭慮腳不旋踵了。
段飛請閔大人出了個安民告示,熬粥賑濟災民,好在江南的四月天已不算冷,也不太熱,災民們自個攜帶的衣物和被褥都還可湊合,不過若是戰亂綿延無期,那問題可就大了。
看著一波波的百姓流離失所倉皇北逃,段飛有時會忍不住爬到米堆頂上安撫他們:“百姓們,不要再走了,回頭吧,寧王不過是個跳樑小醜,蹦躂不了幾日就會被平定,他根本打不下南京,沒準已經退回武昌去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