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1 / 4)

布努埃爾重視道具的表現功能。馬德奧和孔奇塔一頭一尾的兩次潑水顯然是一種慾望的宣洩。影片中幾次出現的麻袋更增加了影片的超現實主義色彩。馬德奧和孔奇塔遊覽時拿著一條麻袋,顯然它和情節沒有必然關係,然而和影片的其他元素累積到一起卻可能產生一種感覺。影片結尾,馬德奧和孔奇塔路過一個店鋪,透過櫥窗看到一個女人從破麻袋裡掏出一件有血跡的舊衣服,女人認真地縫補破衣服,馬德奧目不轉睛地看著,異常激動,甚至不理會身邊的孔奇塔了。這顯然也是超現實的——為什麼破衣服一定從破麻袋裡掏出?女人為什麼縫補舊衣服?衣服是誰的?血是誰的?馬德奧為衣服、為麻袋,還是為女人而激動?這顯然不會有一個終極的結論,因為那是一位現代電影大師對人生和人性的一種超現實主義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個人化的,也是人類的、普遍的。布努埃爾說過:“《慾望的隱晦目的》的最後一場戲,也就是爆炸前的最後一場戲,使我非常激動,我也說不清為什麼,也許永遠是神秘的。”這種神秘感其實是人類企圖窮極“真實”又與“真實”必然隔膜的一種心理狀態。

影片結尾馬德奧和孔奇塔在街頭爭吵,突然一聲爆炸,一團煙霧,一切都消失了。馬德奧和孔奇塔的情感結局、馬德奧和孔奇塔的命運發展也都隨之消失了。然而觀眾的疑問沒有消失,人類的追問沒有消失。

一代電影大師在他的最後一部作品中描繪了一個夢,也留下了更多的瑰麗迷離的長夢。人生需要夢的瑰麗迷離,沒有夢的人生是脆弱的人生、乏味的人生。布努埃爾是造夢的大師,是人類電影里程碑式的人物。如果說人需要有一點敬畏而又不想拜神,那麼就敬畏布努埃爾吧,敬畏這位奠定了人類20世紀訴說語言的大師之一吧。

布努埃爾在本片體現出的主要風格元素:

1。探索幻想和現實的相互作用。

2。運用象徵和離奇古怪的比喻表現人的幻想世界。

3。針對資產階級的社會諷刺,以冷嘲的方式為主。

4。誇張的表演。

5。誇張的視覺對比和攝影機的運動。

6。“經濟”的音樂。

不忠貞(瑞典)(1)

我是他創造出來的,他寫過許多劇本,包括我的故事。他把紐約時代最讓人心動的美麗生活,以全新的方式展現出來,包括我的生活。他在藝術世界中塑造了許多人物,有殘忍的女性殺手,有為父報仇的復仇者,還有我——一個不忠於婚姻的女人。 是他創造了我,賦予我生命,可他並不獨裁,他給我自由,讓我自己找尋自己的靈魂。在他的藝術世界中,我是真實存在的,我不停地與他對話,向他講述自己的生活,同時也接受他言語的啟迪。在敘述我的故事時,他這樣開頭:“你很誘人。”我喜歡這樣的開頭,於是我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瑪麗安娜,他沒有反對。 我有一段難忘的經歷,出於很多原因,我一直都沒能說出。可他的追問讓我不能再回避,站在他佈置簡約的海邊別墅中,望著蔚藍的大海,看浪花跳躍翻騰,聽濤聲時起時落,我的思緒又回到17年前,回到那個在音樂盒清脆的樂音中慢慢消失的年代。 我是一個演員,有著幸福的婚姻,美滿的家庭。這樣的生活本應過得平淡而祥和,可我除了有愛我的丈夫和女兒外,偏偏又有一個迷戀我的朋友,而這個迷戀我的、讓我不安又不知所措的朋友,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那個迷戀我的朋友叫大衛,是我丈夫麥克斯的好朋友。麥克斯是指揮家,大衛是導演,他們對歌劇有共同的興趣,經常在一起探討歌劇創作方面的問題,當然他們做得都很出色。大衛經歷過一場不好的婚姻,有兩個兒子,一個6歲,一個7歲,與妻子離婚後孩子都跟了他們的母親。大衛是我們家的常客,我們都很喜歡他,沒有人把他當外人,尤其是我的女兒伊莎貝拉,他把大衛當做親人。大衛認為伊莎貝拉有異人的氣質,他經常傾聽她的經歷,和她一起看戲、看電影。 我和大衛的關係走上歧途是在一次演出之後,那是《新娘》的最後一場演出,演出很成功,所有的人都高興地互相擁抱。大家開香檳慶祝,一次又一次地舉杯,演戲時的激情在不斷地延續。我走進休息廳時已經很晚了,那時大衛在等我。他說想請我吃飯,這對我們來說是很正常的事,雖然那晚麥克斯不在。我覺得大衛有些疲倦,沒有精神,但大衛說這沒什麼,還開玩笑說自己沒喝酒。那晚我沒有拒絕大衛的邀請,只是進餐的地點選在我的別墅,和伊莎貝拉還有芬蘭媽媽一起。麥克斯不在,可沒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妥,芬蘭媽媽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