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應該有的“血氣”蕩然無存了。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謂智慧和透徹的氣味。 這是一部需要觀賞者耐得住性子,用心去體驗的作品。也許會和你的審美期待有一點“落差”,按照常規審美經驗你可能會始終期待著發生一點事情,有一個明晰的結局。然而《不羈的美女》卻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稱得上“事情”的事情發生,也無所謂高潮和結局,就是畫畫、猜疑和沉默。整部影片240分鐘的放映時間就在這沉默中悄悄流失,你卻總會感覺有一種潛流在湧動,感覺雅克·裡維特是在以極端平淡簡約的方式講述一個應該令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震撼從一個旅遊者——巴黎來的美女瑪麗安朝拜名畫家之際開始。瑪麗安對古堡的第一感覺是:這兒像教堂…… 一個青春的象徵去一座封閉了時間的古堡,朝拜一個失去記憶的老畫家,這種敘事本身就是一種喻示。 在古堡,老畫家突然注意到光線下的瑪麗安有著特別的神采,彷彿又看到了當年的妻子——那個讓他著迷的模特,自然也喚起了塵封已久的創作激情。“好的作品,應該有一種血氣,有血的作品應該是那個美麗恬靜的女孩……”當畫家的藝術生命與自然生命都遭遇到青春的血氣;當他意識到這一切可能會像已經消逝過的一切那樣消逝時,老畫家決心攬住這一片霞光,重新拿起畫筆,拾起塵封已久的記憶。當然,以一顆過來人的敏感的心他也明知道,無論對他本人還是直接參與者那都將是一次殘酷的心靈熬煎。“好的作品,畫布應該是帶血的。”老畫家說。就如愛倫·坡著名的文學作品——《橢圓形畫像》,那幅讓人在一看之下就驚為真人的少婦畫像,是以畫中人在畫作完成的那一刻的死亡為代價的。當初,姑娘覺得愛人兼畫家要替自己畫像的願望“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隨著繪畫程序,姑娘日漸憔悴,而沉浸在創作中的畫家“竟然沒有覺察他塗抹在畫布上的那些色彩就來自坐在他身邊的妻子臉上”。傑作完成之時,畫家為自己的作品而驚呼:“這就是生命!”他沒有意識到,不僅妻子的血,他自己的血也塗滿了畫布。 畫像吸取了真人的生命,不朽的美攫走了塵世的美。
《不羈的美女》評論(2)
瑪麗安最終參與老畫家的創作表面上看是“共謀”的結果:畫商普魯斯主動提出請瑪麗安為畫家做模特,為了能夠以市價買下一幅可能的世紀絕作;男友尼古拉為了親眼見識一幅傳世名作的誕生……然而,真正的共謀卻是瑪麗安自己。這是一個頗有一點“女權”色彩的女性。當畫家詢問尼古拉:“你是為了畫而生存,你連她都可以犧牲嗎?”瑪麗安對這個弦外之音的回應是:“如果他影響了我的前途,那麼必須離開。”當畫家夫人利斯講述她與丈夫關係時說到自己一事無成“也只能這樣了,我有時會幫他的忙……”瑪麗安則說:“幫忙那種小事我可不做,我不想依賴他生活。”她強烈反對尼古拉和畫家以及畫商的提議:“怎麼會幫了別人,出賣了自己呢?”她清楚地知道:“畫家應該追求真實的東西,真實是殘酷的,畫上面沾滿了鮮血。”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早上這個“女權主義者”竟然去了。 所有人都沒有來得及為她的決絕做好心理準備。 尼古拉一夢醒來不見了瑪麗安,立即追蹤到古堡。看見利斯正在做動物標本。畫家將活生生的人凝固於畫布上,使一瞬成為永恆;畫家夫人將死亡的小動物固定下來,留住瞬間。她是在以極端的方式重複著自己當年的慘痛歷程,希望以此挽回時間和藝術加諸身心的雙重傷害,以重複來拯救。 也許是她的行為激起了尼古拉的本能慾望:“除了你以外,他有過其他模特嗎?” 利斯:“她是第一個。不要緊,他是一個正人君子。” 尼古拉:“我現在可是離不開她,雖然一開始的時候不是這樣的,但是現在沒有了她,我的生活和事業都會破滅的……” 緬懷為了留住記憶。 尼古拉流鼻血了,一幅名作的誕生不只是畫家與畫中人的犧牲。 對瑪麗安的到來最缺少足夠心理準備的是老畫家。他似乎比瑪麗安還無所適從,雅克·裡維特非常善於用細節表現人物心理:面對即將開始的創作老畫家有些手足無措,僅僅是同樣的凳子他就連續換了3次,爾後又是莫名其妙的素描,一本素描本被他撕去數頁後,他才讓瑪麗安去換衣服。不是靈感不再了,是面對靈魂的拷問和即將來臨的“殉道”有些無所適從,畢竟他已經經歷過一次沒有結果的“殉道”,或者說沒有結果的熬煎。正如他預感的那樣,當瑪麗安重新站在他的面前,緩緩褪下那件睡衣,展露鬼魅般的裸體時,畫家感到自己的視覺系統整個地受到了衝擊,那是怎樣青春而有活力的肌體呀!他同時感覺到了心靈